2345小说>军事历史>称霸五代十国>第一百二十一章 定鼎天下
经说过“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见,宋朝还是比较“民主”的。

赵匡胤是历史上的大名人,我们一提及赵匡胤,往往脑海中会不由得跳出三个词来: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烛影斧声。关于陈桥兵变,尽管史未其详,但明眼人都知道赵匡胤在逢场作戏。有许多人评论过陈桥兵变,其中清人查慎行有句名诗,说的就是陈桥兵变: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军情报的是辽汉联合入侵,赵匡胤这才有机会领兵夺位。奇怪的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后,辽汉联兵南下突然没了下文。辽汉联兵神龙见首不见尾,怎能不让人心疑?还有,军中岂会有黄袍这等宫中禁物?十年前郭威披的是黄龙旗,勉强还能装的过去,赵匡胤手下那帮人想富贵有些过头了,也不动动脑筋,十分好笑。

象赵匡胤这样的人中豪杰,即使这时不动手,以赵匡胤在后周军界的地位,发生政变也是迟早的事情,或许别人也在想同样的事情。

当然,终宋一世,始终被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政权所压制,文治极盛,武功极弱,这也是让后世诟病最大的地方。宋朝积弱如此,似有情衷可原,如果不是石敬瑭这厮想当皇帝想疯了,丧心病狂的出卖幽云十六州,宋朝不会如此被动挨打。宋朝扬文抑武,武人在宋朝极不吃香,地位不如文官。前线打仗,靠的不是临阵机变,而是大后方皇帝画出的作战指令,这样岂能打胜仗?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称帝,赵匡胤知道自己的这个位子是怎么来的,所以他对身边那些有手握重兵的武将阴怀忌心。自己能玩柴宗训孤儿寡妇于股掌间,谁敢保证他手下那边人就不敢再玩一次黄袍加身?

赵匡胤的同乡赵普是“杯酒释兵权”的主要导演之一,五代军阀杀戮族夷,做为一个过来人,对五代经常发生的人间惨剧刻骨铭心,而且他是文臣,在五代文臣是不吃香的。

赵匡胤问赵普:“朱温废唐至今不过五十年,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乱极矣!五代大乱,病根就在军权外流,今朕要收回天下之兵,治天下久安计,你以为如何?”赵普自然支持:“地方藩镇手控军政财粮,中央对此束手无策,君弱臣强,主次颠倒。若欲天下长安,必夺其兵,收其钱粮,使藩镇无兵,天下治矣。”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赵匡胤宴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亲信诸将,宴半,赵匡胤叹道:“非汝等,朕安居于此?但是现在朕才知道做天子不若做节度使。”守信大惑:“陛下何言及此?”赵匡胤假装凄凉状:“大镇节度,谁不望此事?我能做得,别人也能做得。”石守信等人知道赵匡胤起了疑心,伏地泣言:“天下以定,谁还敢有不臣心?”

赵匡胤真是个演戏高手,见他们已经上了道,心中暗笑,脸上却阴云重重:“我们生死相交十余年,固知汝等忠于我,但你们手下若有非分之徒,强披黄袍于汝身,虽汝等欲不为,又能如何?不见朕之前事乎。”

石守信吓的直哭:“臣不敢,请陛下给臣等指条活路。”赵匡胤见演的差不多了,把心窝子话掏了出来:“人这一辈子,怎么都是一个活字,你们都是聪明人,何必贪恋权势,不如交出兵权,安享富贵。你不负朕,朕必不负你。”这帮大爷终于知道了赵匡胤要干什么,赵匡胤雄武过人,除了柴荣就是他了,李筠、李重进如何?不照样被他灭掉,谁还敢把九族身家押在赌桌上?纷纷交出兵权。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从此,地方军政财权统统上缴中央,《宋史兵志》云:“更历五代,乱亡相踵,未有不由于兵者。太祖起戎行,有天下,收四方劲兵,列营京畿,以备宿卫,分番屯戍,以捍边圉。”有宋一代,再无藩镇之患,赵家安享江山三百二十年。

宋代脱胎五代,深晓五代积弊,武人弄权,导致天下大乱。宋朝吸取了教训,但有些矫枉过正。宋朝十八帝,真正可以称为军事家的也只有赵匡胤一人,赵光义自诩“通晓军事”,可伟人某为人n擦毛ii家啦啦啦科技局一句“此人素不知兵”,就给盖棺定论了。

不管怎么说,宋朝都是中国历史一个极端重要的时代,宋朝建立的一些制度直到现在还为我们所熟用,说宋朝影响了一千年的中国历史并不过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史的走向。一代大儒陈寅恪先生也说过:“唐之世近于古,宋之世近于今。”宋朝对于历史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无论是他的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

关于赵匡胤之死,千余年来风言不断,“烛影斧声”是宋史第一大疑案,赵匡胤死的非常突然,宋史只称:“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癸丑(十日),帝崩于万岁殿。”野史传言,赵匡胤死前,是夜大雪,赵匡胤急召赵光义来见,将太监宫女全都屏出殿外。只见绰绰烛影中,赵匡胤举斧大言道:“好做!好做!”然后赵光义大哭,帝崩矣。

赵匡胤如何死的,历来说法不一,但大多数人是倾向于赵匡胤是非善终,而且赵光义即位有些不明不白。虽然赵光义继位后说什么杜太后曾有“金匮之盟”,让赵匡胤传位于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再传回赵匡胤子德昭。

但金匮之盟的真实性实在不高,而且现实中的操作性太低。杜太后如何知道赵匡胤早死?按正常活法,赵匡胤活到七十岁不成问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一章 定鼎天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