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铃双刀舞流传已久,是黎族古老的祭祀舞蹈。该舞以舞蹈道具而命名,钱铃和木制的双刀,是舞蹈时必备的两样道具。
钱铃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道具,,一根长约一米而且比较硬的青竹棍上,两端拴着绸带和铁铃铛,在舞蹈时,随着舞者的舞动,发出清脆的铃声。
据《hn岛志》记载,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一旦谁家有人患病,久治不愈时,他们就会请来“道公”,进行请神驱鬼赶妖,祈求善神庇佑的法事活动。在法事活动中跳钱铃双刀舞,就是借助于该舞蹈表现的勇猛,从而起到震慑之用。
渐渐地,能歌善舞的黎族人,在平日劳作后,也会跳上一段。或者重大节庆时,节奏热烈的钱铃双刀舞,也成了庆典上助兴的舞蹈。
在2012年,日渐式微的钱铃双刀舞被列入hn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此时,舞台上站着八个青年,均赤脚只穿一条短裤,头上各扎一条红巾,手中拿着自己的舞蹈道具。
苏景在韩金生那里打听到,这些青年都是90后,其中领头的两人正是钱铃双刀舞代表性省级传承人,年仅27岁,从舞蹈学院毕业后拜师苦练钱铃双刀舞,五年才出师。
两名90后传承人对这项古老的流传的黎族舞蹈,有着别样的感情,不仅勤加练习掌握技艺,他们还积极创新,在舞蹈的舞台表现中,添加新的元素。
这次的表演,他们别出心裁,将原本双人舞的钱铃双刀舞增至八人来舞,在舞台表现上,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口味。
伴着锣鼓声,他们各显神威,互绕转圈,双眼虎视眈眈的直视对方,手中的钱铃和双刀不断的刺杀和敲击,以古朴的半蹲扭摆姿态各据一方,一进一退。
或蹲、跳、转等,各种动作配合非常协调,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搏斗非常激烈,步伐灵活,动作惊险、粗犷。持刀者对着持棍者的各个部位猛刺,而持棍者则前后左右招架,双方周旋灵巧,刀和棍撞击发出的声音,铿锵有力,扣人心弦。
踏着热烈的鼓点和紧凑的节奏,八个舞者舞到精彩处,总会发出喊声。
……
粗犷有力的表演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钱铃双刀舞奔放自由,节奏强烈,浑厚的阳刚之气扑面而来,直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卧槽!看得我热血沸腾!”
“好怕小哥哥们失手打到人呀!看着都怕!”
“我还以为这样的晚会很无聊,没想到第一个节目就这么好看!”
“有一种看米国大片的既视感,可乐薯片已经准备好了哈哈哈!”
“哈哈哈我就是黎族人,好自豪!”
“羡慕前面的黎族兄弟!”
……
直播间里弹幕刷得飞起,纷纷表达出自己对这个舞蹈的感受!
这就是钱铃双刀舞的魅力所在,有一种临危不惧,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苏景看了一眼弹幕,笑了笑,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这种古老传承下来的表演,往往会震撼到很多人。只是我们的目光都看向了更受欢迎的流行艺术,从而对传统艺术缺少关注。
传统艺术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不能仅靠官方的宣传,更需要传承者积极创新,与时俱进,才跟得上时代的进步,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之中。
很快,舞台上的钱铃双刀舞表演结束,八个青年一字排开,向着台下鞠躬道谢。
台下的观众也不吝啬自己的掌声和欢呼,表现出自己最大的热情!
接下来的,各个民族代表团一个接着一个登台演出,除去严肃的背景,精彩纷呈的晚会让人目不转睛,喝彩声几乎从不间断。
而高兴的直播间人数也来到了一百多万,破纪录了,可把高兴激动坏了,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下一个要上台的就是gz了,现场一阵沸腾,直播间里也炸开了窝。
gz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
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份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
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音乐,gz音乐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并喜欢,因为蒙古人的民间音乐风格深沉、辽阔、悠远,曲调宽广大气,有一种自由的气息,容易触动人的心灵。
悠扬的马头琴声音,还有蒙古人天生浑厚的声线,一曲辽阔大气的草原民歌在舞台中央响起,触及所有人的灵魂。
从歌曲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蒙古人对草原蓝天的炽热之情,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头顶是蓝天白云,风吹草低见牛羊。
苏景曾经看过一句话,“汉人的情感已经沉淀为文字,长歌当哭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而贵族的情感却仍然活生生的肆意挥洒在歌舞之中。”
gz的表演结束后,众人马上送上自己的欢呼!
苏景不由有些羡慕少数民族的同胞,无论是在舞台表演,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可以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悠闲自在。
我们汉族呢,穿着汉服走在街上,会得到路人的白眼,会被人误会是和服韩服,古风文化也被认狭隘理解为顽固守旧。
可是你们知道吗,一直弘扬古风文化的,可是青年人呀!他们本可以衣着潮流,顺应时代的呀!
苏景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尽管他知道华夏的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