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一关一共分成二十个小队,每个小队二十人,在小组中前三位完成手头活计、且能顺利答题者,进入第二关。
监时小厮一声鼓响,铭安楼前便是一片刀亲案板的声音。众位考生自然是手起刀落,无暇他顾,百姓们被这整齐划一的案板声震撼,一时也忘了嬉笑打闹。
“咦,那就是那个唯一的女考生?”
“可不是?敲她一脸文秀,刀工确是不赖。”
“听说她有家底,厨艺手工都不弱呢。”
“一个女人家,会点厨艺手工不值得说道。在家里给老爷们做做也就罢了,出来出什么风头。”
“话可不能这么说。咱们铭安城里可不缺女能人。听说咱们城里的首付就是个年轻小姑娘呢。”
“哎,也就这铭安楼敢这么干。别的地方要是来了个女厨师傅,官府不封了他的门才怪呢。”
“咦,怎么只见这巧云姑娘?不是还有个和尚吗?”
“和尚在那呢,最后头,怕是不想引人注意。”
巧云听着这些人的闲言碎语,本不上心,听到“枯木”的名字,却不由顺着好事者的话音看去,原来枯木到得晚,排在了最后小队的最后一名。巧云看了他一眼,却见他心无旁骛地对付着眼前的带肉大骨,无暇他顾,巧云也赶紧回过神来,抓紧时间切萝卜丁。
“开始出题。题目只要与食品相关即可,考生一共三道题,不可不答。”鲍师傅一声令下,监题小厮从各自小队出列,在围观的百姓中收取题目,人们纷纷往盘子里扔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凡是被选用题目者均有免费的点心盒赠送。
题目略加整理过滤,答题环节开始。这些题目大都是百姓日常下厨遇到的难题,也有一些特意查阅典籍而出的题目。做题小厮站在面前,题目念完,考生便得开始答题,期间手上的刀工不能停。考生们显然有备而来,回答流利精彩,赢得阵阵喝彩。
“要做青精饭,步骤如何?”
“采摘青精枝叶,捣出汁液,浸入上好的粳米,浸泡一两个小时后蒸饭,然后将蒸好的米饭曝晒,等到迷离坚硬并且呈现碧色时贮存起来。食用之前,先用热水酌量放入米,水一开就成饭了。”
“冰壶珍是否为酒?”
“不是,腌菜汁是也。”
“什么菜可延年益寿更胜蓝田玉?”
“瓠瓜条蘸酱即可。”
“苏学士有一首诗作称赞蟠桃饭,诗里是如何说的?”
“戏将桃核裹红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作锦绣,绮天照海光无数。”
……
也有考生要么文不对题,要么紧张失措,要么草包露馅。
“梅花汤饼,用鸡汤还是鱼汤?”
“鸡汤?不不不,是鱼汤,是鸡汤……”
“素蒸鸭,是蒸鸭么?”
“当然,不然怎么叫做素蒸鸭?”
“杜工部爱吃槐叶淘,如何做得?”
“这个你得去问杜甫,我怎么知道?”
每有一个如此洋相者,便引得百姓们哄堂大笑。答错题的考生马上便被请出了考场。
这边,巧云答题也算顺利。
“李太白黄金鸡如何做?”
“鸡毛脱去洗净,用麻油、盐、水同煮,加入葱、椒。等熟了,将鸡切成丁,原汁留作别用。”
“苏学士有两句诗提到了傍林仙,是哪两句?”
“想见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胃中。”
“杜工部诗云:香闻锦带羹。锦带是何物?”
“莼菜是也。”
众多看官们见巧云一边手脚利落地切着萝卜丁,一边答题如行云流水,对她不禁刮目。
巧云这边答完题,枯木和尚正在一边切大骨,一边回答剩下两题:
“煿金煮玉以何为原料?”
“鲜嫩竹笋、清油、面糊即可。”
“银丝供这道菜如何做?”
“银丝供不是菜,乃‘琴书中有真味也’。”
众人见他一个出家人,竟然见闻广博、镇定从容,都生了敬佩之意。
第一关立时两个小时结束,巧云、枯木自然顺利过关,没想到看起来不学无术的浑公子竟然也杀出重围。另有一十四岁者,以童子身份参考,竟然也入得第二轮。都说南方佳地,人才辈出,果然名不虚传。此外另有36名考生顺利进入第二关。考试时间定在了第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