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子本身实际并不复杂。
现场当场逮捕李子悠的情况,使得鉴证这边的进度放慢了一点。市局的工作很忙,鉴证中心这边的活并不少,已经抓捕到了凶手的案子,优先级必然是排后的。
李子悠在凶器上的指纹很清晰,事实上现在可以根据这一点,对当时李子悠是否使用过凶器,甚至出力大小都能有个判断分析。
第二,就是足迹分析。当时的环境之中,可以采集的足迹有很多,分类判断鉴证之后,就足以通过这个,找出当时所有到场过的人物。哪怕是黄欢他们也不例外。
第三,则是尸检结果,遭遇两次打击,一次轻一次重,第二下是致命伤,并且是在伤者爬在地上的时候进行的。这一点尸检初步分析的时候并没有给出结果,而进一步的尸检,完整的报告还没有拿出来。
有了这个尸检报告,基本上就能够分析出来两次攻击的人并非同一个人了。
第四,是死者的痕迹。死者遭受第一次打击之后,隔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死者朝前有一段距离的移动,这是下意识的行为,也可以证明死者生前受到过两次打击,形成轨迹分析。
最终这些结合在一起,一个完整的过程就可以呈现在所有人面前,最多不过是晚上几天罢了。
很多时候,一个案件的过程哪怕很简单,犯案的思维哪怕很单纯,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建立证据链条,分析案情,建立报告,各种事情必须办理的非常齐全才行。刑警这个行业,不仅仅是说能够分析判断而已。
还要同时具有协调能力,文字能力,曾经就有发生过,哪怕是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因为文字报告上出了问题,在检察院诉讼的时候,被辩方律师抓住报告漏洞,硬生生的改变了判决结果。
对于一个完整的案件而言,并非是高谈阔论又或者是一次慷慨激昂的分析就能结束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在后面,落实每一个环节,做好尸检和证据鉴定,做好口供材料的梳理和案情分析,以及最终的结案报告。
可谓是台前和幕后同等重要。
不过,有了一个明确的调查方向,和证据组织极具针对性的时候,这些过程就会从繁琐变得简单,大幅度的减少工作量。
所以说,一个好的刑警,或者是调查员,能够准确分析出案情的前因后果,给明证据收集,口供梳理的方向,并且结案报告也能有很明确的指向,谁都会喜欢这样能够减少工作量的人物。
当初的韩奇,那就是能在短短两三个小时之内,把所有疑点都梳理出来,然后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完善所有的证据链,找出凶手的超强人物,不管案件多么复杂离奇,他都能做到这一点,才被称作为传奇的。
在钟子雯和陈霂的眼里,年轻的薛沐寒仅仅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把所有的情况都梳理了个清晰准确,把案情全面还原,甚至确定中间过程的凶手,这等能力绝对不愧是调查司的成员。
有了结论去针对性的建立证据链,组织调查证据温和说法,事情就会有指向性,变得简单得多。
冲动犯罪有时候是不讲道理的。情况也会复杂很多。就比如说有那么一起案件,凶手和死者发生打斗,两人打了半个多小时,精疲力竭,然后看电视喝啤酒,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继续进行打斗。
整个过程持续了六个小时,荒诞无稽的可笑,但是却是案情的真相。
李子悠的行为看似很无稽,甚至有点可笑,但是在他的知识层面上,以为自己会以这种方式脱离罪责。毕竟第一个袭击死者的不是他,若是没有那三个学生突然到达,他完全可以把凶器上的指纹擦干净,再扔到地上。
随后因为调查证据之间有偏差,加上李子悠不承认罪行的情况,警方非常有可能就会陷入一个复杂局面的循环当中。使得案情难以有所突破。
三个目击者的出现,是一个意外,也是导致李子悠预计的结果出现问题的所在。他杀死白健之后,没有来得及清理指纹和抛弃凶器。但同时,李子悠又没有在此之前和凶器有过接触。那么警方最后在凶器来源上无法进行解释的话,还是很有希望被李子悠脱罪的。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你用刀杀了人,这是结果。对于警察来说,你的刀是从哪里来的,这一点也很重要。在如今要求证据链完整的情况下,无法解释清楚凶手的凶器来源,而凶手一口咬定死者不是自己杀害的这个情况发生的话,那么完整的证据链就无法形成。
李子悠想要利用的就是这一点,毕竟,凶器是章妍带来的,并且实施过第一次伤害。
能够看穿这一点,对破案非常关键。
在薛沐寒全盘的梳理和解释下,所有的疑点和问题都被解决了。对于死者濒死有过移动,钟子雯心里没有怀疑,毕竟早上的时候去过学校,她以为薛沐寒在现场看出这一点。才有了现在的推断。
而对于陈霂来说,自己的直觉上不协调的一点,也在薛沐寒的解释下迎刃而解。
只有张强阴阳怪气的冒出一句话,“凶手还不是那个学生,有什么不同的。”
不过众人都是选择无视了张强的怪话。
章妍自身是情绪崩溃了,她本身就是冲动犯罪,经不起推敲和审问,薛沐寒又好像看到犯罪过程一般把事情都还原了出来,不一会儿的时间,就承认了犯罪事实。
李子悠也没有什么好狡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