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七是李林甫养的门客。
他本是武后时期羽林将军张虔勖手下参将,有万夫不当之勇,深的张虔勖的信任。
关于他的神勇,在大唐吏部考功司中只有一句话评价:如意元年,洛阳奔马伤人,人不能禁,董七赤拳毙马与街头。
其武艺高强由此可见一斑。
张虔勖爱其神勇,引为心腹,董七为了报答张虔勖的知遇之恩,将他当成自己的恩师。
武后证圣元年,张虔勖因受来俊臣诬告,在羽林军衙门被乱刀砍死,得到消息的董七悲愤不已,为了给张虔勖报仇,辞去军中职务,一直在寻找机会谋刺来俊臣。
万岁通天元年,董七街头行刺来俊臣,最后事败被擒,下于京兆尹大狱。
只是来俊臣还未来得及杀死董七,便被武后处死,董七便被关在大狱中成为一个悬案。
李林甫听说董七的忠诚,便通过时任京兆尹的舅舅源乾曜救下了董七。
当然,他并不是为了董七的忠心,而是单单为了他万夫不当之勇,他知道,这些武夫,一旦用好,那将是他手中一把锋利无比的刀。
自此以后,董七便被养在李林甫的府上,成为了一名门客。
在董七的潜意识中,对于李林甫父子的为人,他并不喜欢,相反,还有点反感。
可李重德确实是个练武的奇才,连董七都对他练武的天资赞不绝口,在平时,总会有意无意的指点一下李重德。
谁曾想,也算是无心插柳,李重德在他的一番指点下,竟然是武艺大增,才有了后来的黑沙城的一战成名。
在董七的私心中,李重德戾气太重,非是有福报之人,所以,虽然有师徒之实,却一直不愿承这师徒之名。
所以,当李重德的尸体被送回来的时候,董七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当然,心中多少还是有一点惋惜的。
至于说为自己的徒弟报仇心思,压根就没有的,战争中,没有不死人的,不存在私仇,正如张仁愿所说,别说一个李重德,就是张仁愿自己也时刻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只是,不管怎么说,李林甫对他有恩,大丈夫当知恩图报,何况,李林甫于他而言还是救命之恩。
而且,平时董七一直被闲养在府中,现在用到,董七自然没有二话。
得到命令后,他平静的点点头,然后对李林甫说了一句:“大人请节哀!”然后便只身北上。
他知道,杀死那几个番人之后,他的恩也算是报完了,到了该离开的时候。
虽然李林甫悲痛欲绝,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耽误上朝,在将儿子的一切后事安顿完毕,交由管家着手处理之后,李林甫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云淡风轻的去上朝。
朝廷中,一个五品官员的非正常死亡,自然是要上报朝廷的,然后由兵部酌情对家属抚恤。
但这一次因为情况特殊,李重德在大破后突厥时是立过大功的,自然早已经传入了玄宗的耳朵里边。
张仁愿自然不敢隐瞒,便将事情如实上报,得到消息的李隆基除了一阵愕然之后,便将此事搁在后边——一个国家,还有远比李重德死亡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当然,在李隆基的心中,已经做好了家属趁机挟功邀宠的准备,这些事情再平常不过,家人为国捐躯,遗属想要求一点好的待遇自然也不为过。
但几天下来,还是没有等到家属的一点动静,这让李隆基多少有点纳闷。
一日,李隆基有事临时驾临国子监,见到皇帝的突然到访,里边的大小官员一阵忙乱之后,一起跪在李隆基的脚下,齐声喊道:
“参见陛下!”
李隆基随意的吩咐一声:
“都起来吧!”
下面又是一声整齐的谢恩声,然后国子监祭酒于休烈随侍在侧,做些君前应对。
李林甫官品不高,默默的跟在身后,李隆基无意之中回头,一眼看到了身后的李林甫,他皱了一下眉头,才忽然想起来,此人便是李重德的父亲。
李林甫虽然官品不高,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宗室,李隆基自然有点印象。
他盯着李林甫看了很久之后,才开口问道:“李爱卿近来可好?”
李林甫闻言一个机灵,实在是他李林甫近为宗室,也很少能得睹天颜,现在李隆基主动和他说话,他激动的浑身发抖,急忙跪下恭谨的回道:
“托陛下洪福,微臣一切安好!”
李隆基大有深意的看了李林甫半天,然后徐徐开口:
“令郎的事情朕也知悉,令郎为国献身,着实令朕钦佩!回头朕会酌情好生嘉奖,以激励忠良!”
李林甫闻言,双眼一红,他强忍着在眼睛里打转的泪水,回答道:
“陛下,犬子能为国尽忠是他的福分,自古以来,壮士百战,将军死国,人臣职责,微臣不敢有劳陛下挂念!”
说完,泪水已经止不住的从眼睛里掉落了下来,他不敢擦拭,生怕落个君前失仪的罪责。
李隆基早已经看到他落下的泪水,但见李林甫忍的辛苦,心生不忍,出言安慰道:
“想哭就哭出来吧,朕不怪你!”
李林甫闻言心中一酸,突然有一种放声大哭的yù_wàng,但是他还是没有哭出来,只是忍的太辛苦,双肩不由自主的开始颤抖。
他平息了一下情绪,然后说道:
“回陛下,微臣不哭,能为国尽忠,为陛下分忧,这是犬子以及微臣一家的福分,微臣该笑才是!”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