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太阳越升越高但仍然不能完全驱散昨夜的凉气,凉风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自打醒来除了昨晚的那一碗稀粥,再无其他任何食物下肚,楚泽感到肚子里很空,“母亲,厨房里有吃的吗?”楚泽小声对楚母说。
“有的,娘拿给你”楚母说着就走进厨房,不大一会儿就端出一碗面。关中人素喜面食,不只是面条,面饼子,面团,馍馍,等等在关中人的餐桌都是常见的。
看着手里这碗面,白花花的面条不见一丝油花,也见不得一点绿色,和后世吃到的关中油泼面,完全是两个模样。尽管很饿,楚泽也吃的很慢,虽然前世在部队生活,但是楚泽对于吃,确实很讲究,除了出去执行任务的时候吃的是压缩饼干等,在基地的时候,楚泽经常会自己做食物来吃,作为一个资深吃货,大学期间楚泽利用假期专门去某东方学习了厨师。厨艺虽然和五星级饭店的大厨比不了,但是如果楚泽自己开一个饭店,相信生意也能够很好。
楚泽吃着碗里的面条,心里思索着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兄长欠下的三十贯高利贷,虽说中了圈套,但却不能不还。高哲家作为长孙皇后舅父高士廉家的远亲,真要是不还这三十贯高利贷,相信高哲有的是手段玩死自己家,而且还不用承担责任。想着楚泽便羡慕起前世闲暇之时在起点上看到的小说,主人公穿越到唐朝怼天怼地对空气,虎躯一震各方豪杰纳头便拜,升官发财也是抬手就来的小事。眼下的自己作为广大穿越大军中的一员混的那叫一个惨啊!
“唉,钱啊,钱啊,怎么才能赚到钱”,作为一个活了两世的人,楚泽第一次为了钱发愁,前世在部队里,一切开销由部队负责,每个月还有津贴补助,完全不用担心钱的问题,没想到穿越到大唐首先面对的第一问题就是没钱。相信凭借自己的厨艺开个饭店也能养活一家人,但是明显眼前没有启动资本啊,酿酒?貌似也需要很多粮食,眼前也是做不做到的。“怎么才能赚到钱啊?”因为思索问题,楚泽的眉头不自觉的拧在了一起。
在旁边的楚母看到楚泽的表情关心的问“泽儿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楚母的声音打断了楚泽的思考“没事儿的母亲,孩儿身体已无大碍,孩儿再想一些事情,不自觉就走神了,劳母亲挂念了。”
“没事儿就好,外面冷,泽儿身体刚好,吃完了就快屋里歇着去吧。”说着楚母就接过楚泽手中的碗。
“哎,好的母亲,这就回去。”感受到楚母的关怀,楚泽也就转身回屋走去。四处搜寻想要找个凳子坐下来,找遍整个房间也没找到一个凳子,只看见一个低矮类似后世马扎一样的物件。根据后世在学校学习的历史知识,楚泽知道这便是大唐的凳子,唐朝的凳子是没有靠背,在民间的称谓叫杌凳,最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民间俗称的名字中,还有“武凳”,因为习武之人坐如钟,不需要倚靠什么,因此得名,在现如今的大唐多称谓其为胡凳。
楚泽试着坐了下去,膝盖直接顶到了肚子上,上身和下身团成一团,坐着简直是受罪,坐的时间长了很容易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吃完饭后坐在这上面,整个身体紧缩着,挤压着胃部,更加不舒服了。熟知历史的楚泽自然清楚,带有靠背的椅子直到唐明皇时期才开始出现,唐明皇这时候显然还不知道在哪里。“看来把椅子发明出来也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只是眼前明显没有工具,家里肯定也是没有银两去买,唉,得想一个操作简单又能挣到钱的路子”。
正在思索当中的楚泽看到楚母提着一个袋子从里屋走过来,不知道袋子里装的是什么,看着似乎挺沉。
“不知母亲手里拿的是何物,需要孩儿帮忙吗?”楚泽随口问了一下楚母。
楚泽身体刚好,楚母哪会让他帮忙挥了挥手就拒绝了“这是豆子,趁着今天天好,拿出去晒晒,留着明年做种子的,你歇着吧,娘自己就可以了。”说完拿着袋子就朝屋外走去。
“豆子”,古称菽,被称为“田中之肉”、“绿色牛乳”,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之一。起源中国轩辕黄帝时已种植,先秦时期对豆类的称呼一般是用“菽”,“豆”字在开始时并不具有“菽”的意思,它的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被当作礼器。《说文》中强调“豆,古食肉器也。”《诗大雅生民》中就有“卬盛于豆,于豆于登。”意思是仰仗谷物装豆盘,装上豆盘来进献。秦汉以后,“豆”字逐渐代替了“菽”字。到了隋唐时期开始有大豆榨油、豆饼饲料,但是此时人们对大豆并不重视,略有种植,也是用来做牲口的饲料。
想到这些楚泽突然灵机一动,“可以用豆子来赚钱啊,豆芽,豆腐,豆腐皮等等豆制品甚至于风靡后世的神器辣条也可以尝试着制作啊,天助我也啊!”想到此楚泽对楚母说“母亲,且等一下”。随即走向楚母拿过楚母手中的袋子。
“怎么了泽儿?”楚母不解的看向楚泽。
楚泽着看手中的豆子,一粒一粒,粒粒饱满啊,眼下正是隆冬时节,如果历史没有记载错的话,这个季节的唐朝是很少有蔬菜吃的,拿这些豆子做成豆芽,拿到市上去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赚钱有着落了,楚泽心中窃喜。头也没抬,愉悦的对楚母说“母亲这些豆子先不要拿去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