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瓦匠们干的是门技术活。他们要不怕高,要有耐心,还需谨慎。因为他们干活的地方是几米高的瓦屋顶,到处都是易碎品,到处都是横梁的漏洞,没有谨慎的心是不能胜任的。
如果不是整片屋顶要修缮,捡瓦匠还得从头帮着检查是哪里漏了,哪里破了,再着手修缮,这些也需要仔细和耐心。
捡瓦匠这个工作其实也是一个危险工种,干活的人要爬在几米高的屋顶,每挪动一步都要很小心,否则失去的将是生命,因此当时学捡瓦的多是些生活辛苦的人。
我小姨父就是一个捡瓦匠,因此每次家里的瓦都是小姨父修缮的,但是父亲知道他辛苦,不会因为是亲戚关系就讨了便宜,支付的修缮费比别人给的还要多。
小姨父比小姨大十几岁,对小姨的照顾真的是无微不至,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所以我的记忆里,小姨是经常不用到山上去干农活的,只要在家里把孩子带好,把家务事做好了就可以,因此她经常拿跟火柴棍坐在家里,敲着二郎腿挖耳朵。
小姨父不是我们寨子的,起先是跟着他的师傅捡瓦来到我们寨子的,后来又经人介绍认识了小姨,才和小姨成婚住在了外婆家的老祖屋里,就是和我父亲家老房子一个院子里的那间瓦房。
我印象里的小姨父,说话布依语的地方口音很重,因为他是地道的布依族,家在布依族聚集的惠水县,他们的村寨叫‘道刚’,全是布依族。
所以他们家的生活习惯也都跟我们一样的,只是有一样,他喜欢就着青辣椒喝酒,是别人没有的习惯。
每年吃青辣椒的季节,小姨父都会叫家里人摘回来一堆的青辣椒,倒上一碗酒,再倒上半碗盐,就把洗净的青辣椒沾在盐里吃,吃一口辣椒,喝一口酒。
人们都说喝酒不好,但是小姨父喝了几十年,身体也没出过什么毛病,现在都八十来岁了,还很硬朗。
年轻的小姨父做捡瓦匠也做了几十年,他的工作时间都是每年的夏天,因为只有雨季,人们才知道屋顶漏水了。
所以那时候的小姨父是最忙的,几乎每天都有活路做,捡完了寨子上,再到临近的寨子去捡。
也曾有人来跟小姨父学着捡瓦,但是没有一个像小姨父这么坚持的。毕竟,小姨父从十几岁跟着他的师傅学捡瓦是为了生存,他已将这份工作当成了一份事业。
也是靠着这份事业,小姨父养活了一家人,把小姨照顾得很好。
捡瓦匠每次工作的装备就是一顶竹编的斗笠,一个手拎的小茶壶,一定是要泡得顶浓的茶水。
因为大热的天,晒在太阳底下人总是犯困的,而屋顶工作的捡瓦匠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因此他们都习惯喝浓茶来提神。
活路忙的时候,捡瓦匠除了吃饭时间,一整天都爬在屋顶上摆瓦,换瓦,有时候还需要爬上爬下。
几米高的竹梯子,别人爬到一半都晕得慌,但是,捡瓦匠却都能轻松的上上下下,如果没有过硬的身体,也是不能做捡瓦匠的。
因此,捡瓦匠是受人尊敬的,他们靠自己的手艺活赚钱,赚得都是辛苦的钱。
他们的工钱也会随着活路的多少会有调整,但是一般也都是人们能接受的,一般都是按天计算,一天三十到五十。
一家人的屋顶要全部整修一番一般需要三天左右,有的房屋小一些,一天就完成了。
小姨父就是靠着这一天天面朝瓦屋背朝天的辛苦养活家人,还建起了新房子,一直到五六十岁才退休了。
现在小姨父一家也发展到了好几十人,表姐们都嫁到外省,二表哥也娶妻生了两个儿子,在寨子的路边建起了楼房,一家人的日子也算过得去。
同样,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山寨里到处都是二层的小楼房,用瓦屋顶的人家几乎没有了,捡瓦匠们彻底失业了。
其实山寨里很多的匠人都随着经济的发展消失了,像小时候常见的修伞匠,补鞋匠,补锅补盆匠等特殊的匠人都看不到了。
但我想不管在哪个时代,匠人的存在都是为了当时的需要,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好。
因此我们应该尊敬每一个时代的匠人,是他们带给我们更多的童年记忆,带给我们更多生活的美好。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