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颠覆清朝>第2章 中南半岛的硝烟

旧历年刚过,总部决定实施南洋战略,命令缅甸方面军由中南半岛向马兰半岛发动进攻。兰芳共和国为了配合行动,由加里曼丹岛越过望加海峡,向苏拉威西岛及马鲁古群岛、新几内亚发动攻势。兰芳共和国的作战任务是拿下苏拉威西岛,新几内亚岛,为中华帝国夺取澳大利亚创造条件。为了保证兰芳军队登陆作战安全,中华帝国太平洋舰队出动了4艘战列舰,10艘护卫舰、10艘驱除舰掩护登陆作战。

法国人被迫撤离安南后,安南从新被占领。此时,安南南部的头顿成为南洋舰队第2海军基地。南洋舰队完成菲律宾登陆作战掩护任务后,便拉到安南头顿军港待命。这天早晨,四艘战列舰在10艘护卫舰、10艘驱除舰,4艘扫雷舰掩护下,5艘猎潜舰,浩浩荡荡向马来半岛杀去。联军总部及太平洋舰队从日本列岛撤退后,联军大西洋舰队主力战舰全部调往澳大利亚防御。

而在马来半岛及南洋海域,联军大西洋舰队仅留下10艘战列舰及80余艘各式作战舰艇,其中有5艘战列舰等战舰活跃在印度洋。时机非常有利,因此总部命令南洋舰队倾巢出动,配合缅甸方面军攻占马来半岛。这天,南洋舰队按照总部的精心部署启程,旗舰泰山号指挥舱内,舰队司令郑海涛、舰队副司令文彪并排站立。“司令,我听说要组建太平洋第2舰队,看样子舰队司令官的人选非你莫属。”

郑海涛听出文彪的语气有些嫉妒道:“有此消息,但是还不确定。老兄我明白你的心情,不管如何是总部的命令。你不必有心结。即便我走南洋舰队的司令官自然非你莫属。下一步要组建印度洋舰队,印度洋舰队的司令官由你担任顺理成章,老兄不要性急。”“郑兄,我有自知之明,不会闹情绪的。我现在希望碰到联军舰队。自从组建南洋舰队以来,我们还没有进行过一次像样的海战。”文彪转移话题。

“我估计,联军不会轻易放弃马来半岛。”郑海涛的话音刚落,一名属下进来禀报:“报告,侦查潜艇来电,在那吐纳群岛海域。东经105度、北纬5?5度附近,发现联军大西洋舰队5艘战列舰及30余艘作战舰艇。”“哈哈!太好了,命令舰队全速前进!”郑海涛闻讯大喜。文彪更是心急道:“老兄,我上衡山号战舰亲自指挥作战!”未等郑海涛默许,文彪的身影便闪了出去。

中南半岛南部的峦山,海拔大约1700公尺左右。这条山脉横贯中南半岛南部东西海岸。联军以此山脉构筑了永久性工事。当初防守马兰半岛主要是英军部队,防守兵力大约10万人,有部分荷兰军队兵力大约2万人。法军被迫从安南撤退后,10万兵力进入马来半岛,因此马来半岛的防御大大加强。考虑到荷兰军队的战斗力,因此防守峦山一线的部队主要是英法联军。

缅甸方面军总兵力为25万人,根据总部的作战部署。印缅边境线保留10万兵力,由缅甸方面军副司令长官聂世成指挥,防止英军向缅甸发动逆袭。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柳云龙率领4支野战军,一支混合炮兵师,共15兵力向马来半岛发动攻势。目前,缅甸在总督李桐的精心搭理下,经济发展迅速,一条铁路经曼德勒已经通往云南境内,并与中国境内的干线铁路联通。

由于缅甸的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大陆移民数量的日益增加。缅甸境内生产的粮食及各种军需物资,完全可以满足部队征战之需。缅甸境内除了步枪、大炮不能制造以外,炮弹、子弹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国内转运,可以说缅甸作为大军的后勤基地。可以满足大军至少一年的连续作战,因此缅甸方面军具备了远征作战的条件。

中南半岛南部,帕劳缅甸方面军司令部内灯火辉煌,电报声不绝于耳。目前陆上通讯由于无线发报机体积过大,因此无线发报机仅列装军、师一级,师以下指挥机构目前为止在无线发报机没有小型化之前,暂时无法列装。前方炮火连天,可是前线传来的消息,让柳云龙郁闷。峦山东部一线阵地是英军把守,地形地貌有利于进攻,因此柳云龙把突破口选择在英军防守的阵线。

英国人在这一线苦心经营,他们针对中国军队的进攻特点量身定做,修建了大量永久型工事,并且暗道相连、地堡成群,对此,给进攻增加了相当大的困难。连续进攻三天,第2军仅攻占了几座高地,按照作战要求相差甚远。“报告司令官,第1军经过一夜进攻,没有任何进展。第1军长禀报,英军的工事坚固,火力配备非常严密,如果强攻损失难以承受。”

柳云龙闻听刚想发作,参谋长道:“司令官,不能性急。我知道你的心情。目前各个战场高歌猛进,唯独咱们看热闹。现在轮到咱们出击,你想出一口闷气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操之过急。部队好几年没有打仗,作战经验照比其他方面军欠缺,再加上英军精心打造的坚固工事,我们只能缓攻不能强攻。总部没有给我们具体期限,我们不妨练兵积累经验,为连续征战创造条件如何?”

柳云龙闻听神情缓和道:“参谋长,看样子我性急了。命令第1军不要着急,采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个地堡一个地堡给我攻占,我要看看英军到底能坚守多久。”然而令柳云龙没有想到,战局突然出现了重大转折,居然不费吹灰之力突破了峦山防线。也许是柳云龙的运气大好,也许是整个战局产生的因果关系继而生出了变


状态提示:第2章 中南半岛的硝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