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颠覆清朝>第13章 浴血伶仃洋

海南岛海口,联军分舰队司令部,副官正在禀报:“将军阁下,今天下午荷兰黄玫瑰号炮舰、郁金香号炮舰,按照正常巡逻时间因该回来了,可是截止到黄昏也没有见到他们的影子,会不会出事。”司令官艾森肯贝儿讥笑道:“荷兰人这是表示不满,不管他。”可是到了次i早晨,依然没有见到荷兰战舰的影子,司令官艾森肯贝儿坐不住了。

他立即下令出动两艘巡洋舰,前往万川群岛海域查找,但不许进入伶仃洋。一天后两艘巡洋舰搜遍万川群岛海域,没有见到荷兰炮舰的影子。接到禀报司令部内顿时紧张,副官分析道:“将军阁下,北伐军在广州有几艘炮舰,也许长时间封锁,北伐军难以忍受,故采取偷袭手段击沉了两艘荷兰炮舰。”

“极有可能,荷兰人有可能一无所获耍小聪明,有可能靠近对方海岸被打了埋伏!”另一名副官附和。司令官艾森肯贝儿沉吟道:“立即把情况上报马尼拉舰队司令部。另外,迅速出动6艘巡洋舰、4艘炮舰前往伶仃洋,务必查清荷兰炮舰的情况。”如果司令官艾森肯贝嗅觉灵敏、意识到某种危险,绝不会鲁莽的派遣舰队进入伶仃洋,也许他冷静一些,就不会发生更大的悲剧,但只是也许。作为称霸大洋的无敌舰队,英国人从来没有想到过失败。关键是北伐军猎装了大批鱼雷艇,他一无所知,由此更大的灾难接踵而来。

出动的10艘战舰,其中旗舰基督山伯爵号巡洋舰,排水量1 吨,是英国新制造的全钢铁战舰。他的前后主炮都是203毫米舰炮,侧旋分别有8门舰炮,一侧各有4门130毫米舰炮、76毫米舰跑,舰炮总数为18门。该舰人员定编350人。另外5艘巡洋舰,皆为风帆蒸汽战舰,钢架木结构,排水量大约在1500吨左右,4艘炮舰也是钢架木质结构,排水量600吨左右。

猎杀两艘荷兰炮舰后,鱼雷艇包括水兵真正接受了实战的检验。士气大振、自信心增强的情况下,邓子轩命令鱼雷艇大队进驻香港岛秘密军港。香港岛秘密军港早以经建好,由于考虑伶仃洋联军战舰频繁出没的缘故,一直没有使用。为了做到出其不意,因此香港岛秘密军港投入使用,便于鱼雷艇快速出没伶仃洋。

夜晚,一名副官匆匆进入鱼雷艇大队指挥部。“报告副司令,今天白天侦察船在万川群岛发现联军舰队。估计是来查找荷兰炮舰。”“太好了,主动送上门来,命令各中队长、分队长前来开会。”会议结束后,军港立即忙碌起来,所有鱼雷艇全部,隆隆的马达声在军港内轰鸣。

就要出发了,码头上戴辉、文彪、孙定邦、郑海涛利用出发前的短暂时间话别。“我说戴兄,你别太得意,上次让你捡了一个大便宜,告诉你我们哥三个也不是孬种。”文彪有些妒忌道。“瞧你,我也没有翘尾巴呀,不就是邓总司令亲自找见了我,你至于眼红吗?”戴辉调侃。

孙定邦道:“戴老弟确实干的漂亮,我服气。怎么样伤不要紧吧。”“皮肉伤不要紧。”戴辉甩了一下胳膊,表示没有问题。“戴兄,你为我们争了一口气,开了一个好头,我们都憋着一股劲儿那。”郑海涛道。这时响起哨音,“让我们在大海上见!”“大海上见!”四个人把手又搭在一起,暗暗的较劲、鼓励。

趁着夜se,4个中队分赴不同的海域,并形成包抄之势。两个中队正面迎敌,两个中队左右包抄。第1中队长登上了0010艇,这位中队长年龄大概有三十五六岁,是一名老水兵。进入指挥台,戴辉敬了一个军礼道:“中队长,可以出发了吗?”“可以,你下命令吧!”中队长微笑的点点头。戴辉下令出发,0010艇发动离开泊位。

天气格外好,阳光展露出温和的笑脸。此时海面上出现一支舰队,劈波斩浪气势威猛,这是联军的搜索舰队。四艘炮舰在前面开路,旗舰基督山伯爵号居中,左右各有一艘风帆巡洋舰,后面跟随三艘巡洋舰。此时,舰队指挥官道格拉斯将军站在指挥舱里,举着望远镜向前方瞭望。这家伙年龄大约40多岁,有20年的海上航行经验。

前方炮舰旗语发出信号,海上发现漂浮物。道格拉斯命令舰队停止前进,打捞漂浮物检查。不久,炮舰利用旗语告知,漂浮物正是荷兰炮舰的残骸。“将军,现在可以证实漂浮物就是荷兰炮舰的残骸,显然他们被北伐军的战舰击沉。”一名副官分析。“命令炮舰搜索这片海域,看看有没有生还者。”道格拉斯神态淡定,并没有感觉十分震惊。

一个小时后,担任瞭望的水兵突然大喊有情况,全体海军官兵顿时紧张起来。道格拉斯到不紧张,他知道北伐军那点水上战舰还不够塞牙缝的,根本没胆子面对大英帝国战舰。道格拉斯举起望远镜查看,脸上的表情顿时凝固了。只见正前方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点,而且速度奇快,尤其是成流的黑烟清晰、很好判断。

“是鱼雷艇!”“左侧发现鱼雷艇!”“右侧发现鱼雷艇!”几名副官大喊。“命令舰队进入战斗准备!现在可以确定,荷兰炮舰是被鱼雷艇击沉的。”道克拉斯脸上显现出肃穆,他心里清楚,鱼雷艇是战舰的克星。伴随汽笛声,舰队立即进入战斗准备状态。此时4艘炮舰正分散在四周海域巡查,正面完全暴露出来。这时旗舰左侧炮舰率先开始炮击,一场大规模的鱼雷艇攻击开始上演。

由于风帆战舰布置阵型、前出掩护


状态提示:第13章 浴血伶仃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