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上帝指使>二千五百五十二章 法印

法印的起源较早的法印主要有两种:一是“上帝指使无极大印”,一是“黄神越章印”,一是天师道之“阳平治都功印”。除了“上帝指使无极大印”是传说之外,而后面两种印却被广泛的流传下来,只是这两种大印都是模仿“上帝指使无极大印”仿制出来的,后两种大印在后来的道家仪式中被经常使用,是否就是道教法印的始祖,大家也是众说纷纭。

关于法印的起源,诸道书多各有自己的一套解释,原来是道家身份的证明,后来道家逐渐的没落了,渐渐地就演变成了官家的信物。如《上清灵宝大法》这样说道:印者,信也。用者,封物相什,亦执政者所持信也。汉《官仪》云:王侯曰玺,列侯至中二千石曰章,其余曰印,此世印也。隆古盛时,人鬼各安其所,阴阳不杂其伦,故道之用,惟见于修道炼本,以致轻举飞升。中古以降,慢真日益,正道日晦,邪伪交驰,上下返覆,于是出法以求其弊,表章以达其忱,付降印篆以为信志。故用印之义近同世俗,亦道运因时损益者也。

从此之后法印就被说成了官家之物,源自世俗官印制度。两者不同在于官印比较重视世俗权力和权威性的突出,而法印则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神圣性与神秘性,带有更多的宗教神学色彩。另外,《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之“九老帝君神印总论”,使用了一大段文字把道教几组核心观念,如“道”、“一”、“精”、“炁”、“神”等与法印联系在一起,如此不仅赋予法印以神圣性、超越性,还使得法印更具有根本的意义或者更能表现根本的意义。

“九老帝君神印总论”最后说:印者,可易晓也,上士以印为道,道托印以行之,而印者如燧珠之艾炷耳。最终他还是承认了法印是上帝指使之物,只是他能言明上帝指使本人,怕冲撞了上士的名讳。看得出后人对上帝指使是很敬仰的,认为法印乃是道的体现,用印即是行道,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可以确保法印在行法过程中真正发挥效用。

法印的形制作为神圣法器之一的法印,作为“行道”重要工具之一,在制造过程中自然有很多讲究。制造法印比较重视这样几条:一是法印材质的选择;其次是法印尺寸的确定。在不同的法印制造过程中,可能还有具体讲究,但是以上所说的两点是不可或缺的。《上清玉枢五雷真文》之“论造印”,有言“坚实桃木向东者为上,雷劈枣木为次,常枣木又次之,若得墓中桃木尤为神异”。

桃木辟邪古来如此,是以道教法印制造也很看重桃木,而雷震木“既经雷震,则寓有阳刚之炁,本就可以辟邪,用来制印,其神力更加猛烈”。所以用雷震木尤其是雷震桃木和枣木来制造法印都是上选。《上清童初五元素府玉册正法》之“元应太皇府印”,其下有言:“元应太皇府印,统制万杀,消灭害气,招真命灵,伏魔除怪,管辖万神,涤荡鬼邪,劾地界法官,纠邪驱。治刻以雷震木,或赤枣心木为之。”《道藏》、《藏外道书》等道教典籍中,此类论述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之“伏魔神印”中提道,造印“用金银玉石,或雷震枣木,坚硬之木皆可”。《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二五,就载有“灵宝诸品印信,上古以金石为之,或用梨枣木,或用松柏木”。说明法印的选材并非一成不变,关键还在法师如何把握。上帝指使为什么用玉石为印,他认为玉者器也、石者重也,古人相信玉能护身,护宅、驱凶辟邪,这是大地朝悠久的玉石文化导致的必然结果,而上帝指使更是把这视为是身份的象征。

后来的皇帝们为了彰显自己的高贵的身份,于是就弄出了传国玉玺这样的东西。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秦皇为什么当时会如此的执迷于长生不老,就是因为秦皇听说了宇宙大神上帝指使的传说。听说上帝指使是天下间唯一一个可以逃脱了六道轮回的人,也是世间唯一一个长生不老的人,更是秦皇唯一信奉的神。上帝指使可以不死,于是他觉得自己也可以这样,于是他无比的坚信人是可以长死不老的。

秦始皇把上帝指使作为自己的偶像来崇拜,上帝指使有什么他就想要有什么,这就是偶像的作用。上帝指使把道印作为自己身份的象征,秦始皇觉得自己也应该有这样一个象征身份之物。于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大地朝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大地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我们的祖先从原始就以玉石“上天之石”制成崇拜的图腾和祭天、地、众神的礼器,而这些礼器长时间受人的膜拜。本就是天地造化的石头,得到了人类的祝福与祈祷,于是这些法器就有了法力,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石头生出了自己的意识,于是就有了灵力。玉的天生


状态提示:二千五百五十二章 法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