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午后,康青鸾带着莲儿行至乾清宫外,一看到宫门口站着朱元璋贴身太监王清便甜甜地向他打招呼。
“王公公。”
王清一瞧见这位可爱的小郡主亦是眉开眼笑。
“哟,是青鸾郡主,来给皇上请安的吗?”
“嗯。”转身从莲儿手中接过了她端着的参汤,“我还替母后带了参汤来给父皇喝。父皇这会忙完了吗?”
“几位大人刚走,这会皇上正在看奏章,您进去吧,这参汤老奴帮您端。”
“不碍事,我能行。”
小人儿端着参汤走了进去。
“父皇。”
“丫头,你来啦。拿的什么?”
“母后亲手给您炖的参汤,母后让儿臣转告您,别太劳累,并且一定要看着您把参汤喝了才能走。”
“哈哈,好,父皇这就喝。”朱元璋端起参汤吹吹凉后一饮而尽。
使命达成,康青鸾露出满意的笑容。
朱元璋放下汤碗,捻了捻龙须,和蔼道:“这几日去大本堂旁听,可有学到些什么?”
“嗯,几位先生讲的好,皇兄们也有很多见地,青儿获益良多。青儿谢父皇细心安排。”
“傻丫头,谢什么,你有心学习是好事。”
见圣心颇悦,康青鸾紧接着开口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个请求,不知父皇是否能应允?”
“是什么请求,说来让朕听听。”
康青鸾绕过龙案来到他身旁,抓着他宽大的衣袖摇晃着撒娇道:“父皇,听说宫里有座文渊阁,里面收藏了各种天下奇书,青儿想去看看,可允?”
“呵呵,你这小丫头果真本就是为你们准备的。朕年幼时候家里穷,没这个条件,所以现在尽量多为你们这些小的向四方收集书籍,你若喜欢,尽管去。朕准了。”
“太好了,多谢父皇。”康青鸾高兴得直拍小手。
朱元璋从案上拿起一本书递给她,吩咐道:“青儿顺便替父皇跑一趟。”
“好,儿臣这就去。”
康青鸾双手恭敬接过一看,是《左氏春秋》。看来他对皇子们的学习的确很上心。
康青鸾与莲儿主仆二人行至文渊阁前,门口管事太监行了个礼,恭敬道:“郡主。”
“我是来替父皇放回书籍的,顺便想进去看看。”门卫随即打开大门,康青鸾转身向莲儿道:“我要进去转一会,未免你在里面无聊,你就坐在这里等我吧。”
“是。”莲儿吐了吐舌头。的确,她一看到书就头晕,她这小主子还真贴心。
一走进去,康青鸾就被眼前层层叠叠的书架震惊了。早就听说文渊阁内藏书万千,但真的亲眼看到了以后,还是忍不住让人感叹这里竟然有那么多的书籍。她将手中的《左氏春秋》放在门边的桌子上,步入观摩。
每个书架有六层高,而她的人还不及第二层书籍高,西周、先秦、楚汉……历朝历代的书籍排放得整整齐齐,缓步走至书架转弯处,意外地对上了一双熟悉的眸。
朱棣蹲在转角处,气定神闲地靠在书架上,嘴角微微上扬,似守株待兔般已等了许久。
“小丫头,看到我吓傻了吗?”看到她可爱的模样,忍不住伸手捏了一下她的俏鼻。
康青鸾回过神来,摸摸自己有些吃痛的鼻子,回道:“四哥,你也在啊……”
话音刚落,身子腾空而起,自己又被他一把横抱了起来。
眼前的措手不及只得让她慌乱地搂紧对方的脖子以免自己摔下来。
“四哥要做什么?”
“上去说话。”
“青儿自己会走。”
“你走太慢,还是我抱你上去吧。”
听他一副不容拒绝的口吻,康青鸾只得乖乖待在他怀里。
上了阁楼后一转便是一间平日里供来此翻阅典籍者使用的议事厅。朱棣将康青鸾轻轻放置在靠窗的桌子上,自己则一跃利落地坐在了窗台上。
“四哥要与青儿说什么?”康青鸾张望了一下窗外的景象,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尽收眼底。她这四哥真会挑地方,此处又是一个绝佳的观景点。
朱棣没有回答,只是从怀中取出一支玉箫,转头向她微微一笑,随后修长的十指握住玉箫吹奏起来。
康青鸾一下子就被这美妙的箫声吸引住了,她出神地看着朱棣秀挺峻拔的侧颜。随着他手指的律动,箫声悠扬,可曲中似有烦恼,如泣如诉。一曲完毕,轻声问道:“四哥有心事?”
看着眼前的小知音人,朱棣眼神暗沉了一下,回道:“今天是我母亲的忌日。”
“母亲?四哥不是母后的孩儿吗?”康青鸾吃惊问道。
“不是。”
“可青儿明明听说太子、秦王、晋王、周王还有你,都是母后的皇子啊。”康青鸾不解道。
“你进宫晚,很多事情你不知道。虽然,在外人看来我们兄弟五个都是母后的儿子,其实她并不是我们的生母,大哥、二哥和三哥,他们的生母是李妃。我和老五才是真正一母同胞的兄弟。”
原来他们和自己一样,都不是马皇后所出,康青鸾又问道:“那你们的母妃是?”
朱棣看向窗外,回道:“据说是父皇的碽妃。”
“碽妃?李妃娘娘青儿见过。为什么四哥的母亲碽妃娘娘,青儿从来没有听说过?她现在在哪儿?”
朱棣叹了口气,答道:“她早就不在了。其实,我也不记得我的母亲长什么样子,我和老五很小的时候就交给母后抚养了。一次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