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直接升到高出地表数十米的大型空港。这里绝对是整座矿业基地里最为醒目的建筑物。并不是因为这里很高,而是因为占地面积极大。
从空中看去,庞大的空港,就如同向西面八方伸出24跟触角的巨型金属章鱼。每一根触角都连接着一条电磁轨道的起点。
货运飞船在空港内装货后,就要调整至相应码头固定在弹射器上。发射程序启动,将飞船逐级加速,最终以每秒9000米速度时脱离末端滑跃轨道,利用轨道加速度赋予的动能进入引力与大气密度相对较小的近地空间。这个速度虽然超过了地球标准的第一宇宙速度,可在呲铁星上,这个速度也仅仅是能在近地空间短暂停留,无法进入环绕呲铁星的卫星轨道。更无法脱离呲铁星的自身引力。
电梯将秦风送入空港中心通关检验区。所有驾驶员都要在此刷卡,电脑自动记录工作时间,并分配工作任务。
完成一系列手续后,驾驶员们才根据分配的码头编号,进入对应的闸机门。而在闸机门的另一边,就是他们的拍档——近地轨道货运飞船。
泊位上的飞船的造型很普通,为尽可能降低大气层内阻力,气动外形如同一枚巨大的有些隆起的金属葵瓜子,整个飞船蒙皮表面光滑而且没有任何凸起。
装载货物的货柜实际上就是套在飞船的外部隆起的一圈保型货仓。飞船进入近地空间后,保型货仓与飞船连接处的爆炸栓引爆,二者脱离。货仓启动体态控制引擎,在电脑控制下自动驶入空间站货港。
飞船驾驶室位于船艏圆心的中间部位。没有老式飞船的舷窗,在驾驶室内有三维全息影像系统,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外部情况。因为驾驶室是这种封闭形式,一旦遭遇意外情况,驾驶室就是一部逃生舱,可以迅速脱离飞船。因为没有舷窗,不会破坏飞船整体结构,强度提升的同时,制造成本会大幅度降低。
秦风从口袋里掏出时刻随身携带的家庭合影照,叼在嘴里。在地勤帮助下,穿上重型抗压服。然后才把照片拿下来。由于呲铁星自身重力原因,这些原本在类地宜居星球都比较轻便的装备,此时却异常沉重。
闸机外有一条驾驶员专用的传送带式辅助系统,将几乎迈不开步的秦风直接送进飞船气闸门。坐在有些硬的宽大飞行员座位上,环视一周驾驶室。驾驶舱内的陈设,同百年前的航空器相比变化还是比较大。平面式的显示屏,已经被虚拟现实成像完全取代。操作飞船,就像真正遨游在空中一样。这也是曾经少年时,秦风如此迷恋飞行的原因。
具体操作上的变化,主要是神经指令系统取代传统的操纵杆和踏板。驾驶员所要做的就是大脑信号传递给飞船指令,令其干什么,不干什么。因此飞船尽管气动外形不利于大气层内飞行,但有了神经指令系统,加之与人脑电波信号相连的电传控制动态稳定系统,驾驶员可以比较轻松的完成飞行任务。
即便有了如此先进的操控系统,驾驶舱内环绕驾驶员的富余空间内,包括双手可及的驾驶舱顶部面板,左右两侧台板上,依旧设置着各系统按键。在驾驶员前方全息成像面板内,藏有一部可收放式15英寸平面显示系统以及一套液压应急操纵杆,作为备份系统以应不测。
接通自动牵引设备,连接电磁轨道弹射器,确认飞船电力系统上线、货柜脱离系统、紧急逃逸系统都工作正常后,他才有机会喘口气。
驾驶舱内不断发出自动应答机的滴滴声。这是电脑自检系统,在对空港检查程序作出正常回应的声音。待一切检查正常后,秦风就可以按照启动命令起飞了。
等待起飞命令时是百无聊赖,而且异常漫长的过程。由于电磁轨道将数十吨的飞船,以及装满合金数千吨重保型货仓发送至近地空间,需要难以想象的电能。可控聚变核电站价格昂贵因而数量有限。为保证锻造厂的正常生产供电,仅能利用间歇富裕电能来为发射系统充能,满足发射需求。这段间歇短则不到一个小时,长则需要三到五个小时不等。
而这段时间里他只能傻等,为了有效减轻一切不必要的重量,公司禁止将一切与飞行无关的物品带上飞船,甚至连每日的进食都被强制性的限制大量摄取高热量食品,以尽可能少的食物摄取重量,以最小的量维持一天的工作消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