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媒体和影迷的……嗯,骂声,全都在针对以丹尼尔-麦力克为的剧组成员。”
办公室里,罗伯特对罗南说着最新的情况:“连续参加三个媒体活动之后,他们躲在酒店里暂时不敢再出去了。”
罗南心情不错,毕竟丹尼尔-麦力克这炮兵炊事员的活干的不错,问道:“他们没有分辨吗?比如把我们推出去。”
罗伯特笑着说道:“丹尼尔-麦力克前天晚上做完最后一个活动后,也说了你和使馆影业,但针对他们的舆论已经不可逆转,而且他们没有媒体渠道声,主动现身采访得到的几乎全是媒体记者针对性的攻击。”
罗南算是好莱坞的新丁,势力算不上大,比起前世哈维-韦恩斯坦一个电话打出去,能压下一线媒体对于他不利的报道差远了,但面对的人是丹尼尔-麦力克这种连好莱坞边缘都蹭不上的小导演时,绝对属于地主恶霸级别的。
“昨天,丹尼尔-麦力克了一篇辩驳博文,把整个营销计划全都推到了我们身上。”罗伯特又说道:“但没人相信他们,影迷留下的全是谩骂,媒体舆论的风向也不是他一篇博文就能改变的。”
罗南点了点头,说道:“这种事,先露头的,总是最倒霉的。”
在nbc的节目上对着全美说《女巫布莱尔》的一切全都源自于我,结果媒体和影迷一喷立马改变立场说与我无关,根本没几个人相信。
也不是没有人提起使馆影业,但有丹尼尔-麦力克在最前方吸引火力,加上使馆影业工作没少做,露面的事一直低调,受到的负面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罗伯特想起一件事,说道:“丹尼尔-麦力克想跟你见面谈谈报酬的事。”
“嗯?”罗南挑起眉头:“五万美元的票房奖金昨天不就给他们了吗?”
罗伯特实话实说:“他们不满足。”
这话没有让罗南意外,如果换成是他,几万美元拍出一部影片,卖给行方,结果行方仅仅北美市场就卖出1亿美元票房,他也不甘心只拿一点票房奖金,想要获得更大的蛋糕。
人心哪里会轻易得到满足。
隐约记得前世的时候,艺匠影业就与两名导演最后闹的很不愉快。
艺匠影业买下《女巫布莱尔》,导演与艺匠做了个约定,如果影片大卖,艺匠就要奖励给他们一张上好的球桌。
结果影片大卖,艺匠送上了市面上最好的球桌,却无法满足导演们的胃口。
罗南理解归理解,却不会影响到实际行动,直接说道:“跟他们往后拖,拖不住了就把他们打走,我们有合约在手。”
当初买下版权时,罗南就防着出现这种情况。
丹尼尔-麦力克跟他非亲非故,双方间是纯粹的商业合作关系,合同上写的一清二楚,这也是按章办事。
再说了,如果同意给丹尼尔-麦力克后期分成,另一个导演艾德亚多-桑齐滋呢?还有三个主角呢?会不会跟上来咬一口?
那样做的话,最少也要数百万美元的付出。
况且,这些人以后根本没有多少价值可言。
像《女巫布莱尔》这种把戏,短时间内只能玩一次,最近这两年还有人跟风想要这么玩,绝对扑街扑到吐血。
但推人去背锅这件事,罗伯特有点担心:“最近媒体和影迷骂剧组骂《女巫布莱尔》的声音太多了,会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票房走势。”
罗南缓缓摇头:“这部影片不能以普通好莱坞影业来衡量,换做一般影片,如果出现如此多的骂声,多半要完蛋,但对《女巫布莱尔》来说,争议和骂声不是坏事。”
对于创业的元老,罗南也不隐瞒,找出一份雇佣调查公司统计的数据,递到罗伯特手里,说道:“这是在全美三十个城市的影院现场做的抽样调查,接近百分之百的观众比例看过《女巫布莱尔》之后都不会再看第二遍,这片子只能让人上当一次。还有一个现象,从第三周开始,接近百分之六十五的观众,都是因为看到了媒体和周围人的争议与骂声,想要看看这片子为什么引得那么多人去骂。”
最后,他又说道:“当然,这部分人前期本就了解布莱尔女巫和三个大学生失踪事件。”
其实道理很简单,很多人骂《女巫布莱尔》全是造假,一部分没看过的人好奇引起全美轰动的热门事件究竟怎么造假了?
以“病毒营销”作为核心推动宣传营销,并且达到良好效果之后,《女巫布莱尔》就完成了蜕变,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好莱坞电影了。
罗南的预计较为准确,虽然从影迷到媒体骂声一片,但《女巫布莱尔》依然维持着稳定的票房走势。
探索与现频道适时推出了一个破解女巫流言类的节目,其中重点提及了《女巫布莱尔》,引起了强烈反应,从侧面给影片来了一助攻。
上映第四个周末,这部影片在北美再取962万美元,北美票房累计1亿1453万美元。
北美票房成功破亿!
现在才1999年,北美票房1亿美元就是一条分水岭,两者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
如果这部片子换成其他有明确主角的类型,足以捧一个大明星出来。
可惜,这部片子如今造就名气最大的人是导演丹尼尔-麦力克,还是坏名声。
以罗南的推算,负面影响估计会伴随丹尼尔-麦力克很长一段时间。
不管如何,《女巫布莱尔》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符合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