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网络游戏>网游之帝国争锋>第六十三章 被历史淹没的人才
乡泉州河市,并于俞大猷公园内立碑。

所以说,俞大猷除了精通沙场征战,还是一个大师级武师。俞大猷著有《剑经》一书,虽然名为“剑经”,但实际上是讲棍法及长兵器的用法。内容包括“剑(棍)”、“射”、“阵”三法,俞大猷认为“棍为艺中魁首”。

戚继光称赞《剑经》:“千古奇秘尽在于此,近用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所使用的技艺就是俞大猷的《剑经》。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收录了《剑经》的全文。

精通各派武术的俞大猷,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绝世猛将,而从属性上来看,绝世猛将要比李存孝的绝世神将低一个等级,下面还有个超级猛将,属性加成要再降低一个等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俞大猷在加入诺国之后的属性加成,被催化成了ss级武将,所以才让他拥有了比绝世神将低一个等级的天赋特性,按理说他应该是超级猛将才符合逻辑。不过,虽然想不通,俞大猷能有更强大的能力,李诺只能更开心。

至于说俞大猷的另一职业大师级发明家,发明家是一个新的职业,是综合了铁匠、木匠等多个职业技能的综合职业。俞大猷在大同时,审度地势,匠心独创,献兵车法,制造独轮战车以拒敌骑。尝以战以车百辆、步骑三千,大挫俺答二十万众于安银堡,获“土木之变”百年以来最大战绩。许除罪录用,诏还世荫。巡抚李文进上其制于朝,遂置兵车营。京营有兵车自此始。俞因发明独轮车、双轮车被誉为“世界原始坦克发明者”。

至于练兵的天赋特性,可以让部队获取经验提升50,这就意味着可以更快的提升到更高等级的军团等级。

俞大猷首倡“练胆”,他认为:“练兵必先练胆”,“练胆必先教技”。“教兵之法,练胆为先;练胆之法,习艺为先。艺精则胆壮,胆壮则兵强。”锻炼勇气、意志与学习各种拳法、棍棒、刀、枪等“功夫”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戚继光也提出:“练胆气乃练之本也。”他说:“气发于外,根之于心。练心则气自壮。善将者,宜如何而练心气哉?是不外身率之道而已矣。倡忠义之理,每身先之,以诚感诚。”二者略有不同,一个是从练技艺入手,另一个则从练心入手,解决胆气的问题。

至于忠诚的特性,因为人才卡的缘故,倒是显得有些多余了。

俞大猷负有奇节,以古代贤人豪士为自己的楷模。也许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位大将身上有些君子的自傲,再加他性情耿直,从不肯委曲求全。也许是性格使然,要知道俞大猷的政治属性有72点,已经是e级别,官场沉浮几十年,门道有岂会不清楚,只能说是不愿为之。

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四为参将,六为总兵,两为都督”的背后,是“七次屈辱,四次贬官,一次入狱”。

除了这些天赋特性之外,李诺最为看重的就是最后两条天赋特性,俞大猷竟然可以招募特殊兵种,而且是两支!在《帝国》之中,特殊兵种代表的就是高端战力,妥妥的75级以上的部队。

俞家军:可征召90级唯一性特殊兵种俞家军,俞大猷专属部队。

【军团属性】:速度提升30,攻击提升30,有效射程提升30,防御提升30。上限3000人。

【军团技能】:

操舵:水上速度提升50,防御提升10,持续时间20分钟,冷却时间3小时。

强袭:水上攻击力提升50,速度提升10,持续时间20分钟,冷却时间3小时。

俞家军大都从渔民中选取,熟悉水性和流向,善于驾船,并经过严格训练,多次与倭寇海盗交战,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堪称明朝最精锐的水军。传说,俞大猷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

兵车营:可征召90级特殊兵种兵车营。

【军团属性】:速度提升20,攻击提升50,有效射程提升20,防御提升30。上限3000人。

【军团技能】:

铁壁:防御提升50,体力恢复速度提升30,持续时间20分钟,冷却时间3小时。

急袭:攻击力提升50,速度提升20,有效射程提升20,持续时间20分钟,冷却时间3小时。

俞大猷在大同时,审度地势,匠心独创,献兵车法,制造独轮战车以拒敌骑。尝以战以车百辆、步骑三千,大挫俺答二十万众于安银堡,获“土木之变”百年以来最大战绩。

戚继光调守蓟镇担任北京防卫军统兵,他认真研究了俞大酞建立的车营,认为车营有五大好处:“凡攻战用之环卫,一则可以束部伍,一则可以代甲胄,虏马拥众,无计可逼,此车之堪用一也。行则为阵,止则为营,以车为正,以马为奇,进可以战,退可以守,此车之堪用二也”等等。

戚继光发明了“偏箱车”,设立混成旅,有骑兵、步兵、重战车、轻战车。俞大猷发明的独轮车、双轮车以攻为主,利于战;戚继光发明的“偏厢车”以防御为主,利于守。而戚继光精心研究而形成的战术,由于不久以后与蒙古人和解,没有经过实战的考验。

也许是因为有多人都设过兵车营的经历,所以兵车营没有唯一性的标志,也没有注明是俞大猷的专属部队。这样看来,至少戚继光也是有这个属性的。

虽然这两个特殊兵种都是90级的部队,各项属性加成也都不如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章 被历史淹没的人才--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