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围人都觉得日子难熬的时候,读不下去书的时候,姜大江没有任何感觉,即使有时觉得肚子空空,有些难受,细想一下已经吃了食物,也就又揉揉肚子,继续在县学的书馆里找自己感兴趣的书来看。不得不说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时,时间总是过得飞快的。
所以当有人告诉他,他弟弟来找他时,他还诧异了一下,好像前不久他弟弟刚刚来过嘛!怎么又来了。
轻轻地放下手中的书,在自己现在所看的这页卡上一小张折叠起来的宣纸,这才放心的出去见姜二江了。
姜仲山他们就站在村学门口,显然他们身上捂得严严实实的破烂衣服在县城门口收获了许多羡慕的目光,在这里就只剩下嫌弃了。
能上的起官府办的县学的人家,家里条件最起码也得是个小康,即使有那么两个家里条件稍微差一点的,身上穿的单薄,但也绝对是干干净净,看起来十分体面。
哪怕身体冻得已经打哆嗦了,也绝对不会上/身破洞的衣裳,而且在别人问起来的时候,还会打肿脸充胖子的说自己身体好,一点都不冷,所以根本不用穿那么多。
读书人看待自己的脸面比什么都要重要。
当捂得严严实实,穿得像农家汉子一样,一点也看不出读书人风骨的姜大江走出来,姜二江叫了一声哥之后,韩伊一就愣了。
而姜仲山有限的记忆里,原来并没有和李柳红家有过什么交集,所以姜二江的这位大哥只能说名字如雷贯耳,可是人还真没有见过。
他虽然也诧异,但是表现的却没有韩伊一那样明显,只是看向姜大江的眼神有了几分兴趣。
姜二江对姜仲山夫妻俩的诧异一无所知,对他来说,他大哥一直就是这样,一堆读书人里,看起来最土的就是他大哥了,明明收他做了弟子的那位贡士老爷说了他哥读书是很有灵性的。
其他人信不信,姜二江不知道,反正他是不信,他哥几步路都能丢的人,记性差成这样,还怎么读书有灵性,一定是那位贡士老爷在为自己收了个这样的弟子圆面子。
姜二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姜青石和李柳红的想法也差不离,可这个儿子除了读书,其他都做的更不好,又能怎么办呢,只能寄希望他能考个举人出来,到时候当个夫子,也能养活自己。
姜大江一路走过来,想想弟弟确实一个月来了两趟了,这样的频率还真少有,一看见姜二江,就开口问道了,“二江,可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怎么来的这样勤?”
姜二江没有先回他的问题,而是先给他大哥引荐身后的姜仲山和韩伊一,“大哥,这是姜仲山大哥,这位是他的媳妇,韩伊一嫂子,我问了娘,你比二山子哥小上一个月,所以你也随着我叫...”
“家里面没有出啥事,可是马上就要过年了,娘叫我来接你回家的,二江子哥和嫂子是不放心我一个人来,所以才一起过来接你的!”姜二江解释道。
“要过年了?”姜大江诧异的看向姜二江,随即想起来好像书院里的同窗越来越少了,估计也是回家过年了。
要是姜二江知道他大哥心里的想法一定会大大翻个白眼,那不仅仅是要回家过年好吗,县学里越吃越不好,今年的主要课程又早已经结课了,能回家去,当然就回家走了啊。
“是,马上要过年了!哥,你在读书的时候,也适当观察一下四周好吗?早在十几天前,我就应该来接你了,可是那时候暴雪太大,一家人都挤在姜德水大叔家里,娘才把接你的日子一推再推的!”姜二江没忍住,声音放大了许多。
李柳红和姜青石和姜大江相处的时间少,而偏偏县学只有在过年前才会放一次假,所以每当主要课程结束,李柳红都会立刻来接这个少在家待的的大儿子。
“你县学里还有东西没,赶紧去收拾,我先去苏爷爷家送点东西,在那等你啊!”
姜二江背篓里并不像姜仲山背篓里背了他们路上要吃的东西,而是他娘给贡士老爷一家准备的节礼。
大儿子在人家家里一住就是一年,自家想要给些房费,可是苏老爷子却不收,所以李柳红在准备苏家的节礼时是非常重视的。
之前分的猪肉,叫姜二江拿了一半过来,然后就是韩伊一帮忙准备的大冬天难得一见的蔬菜。
在这就这么一家交好的邻居,韩伊一也不是吝啬的,当然有一个大超市做后盾,韩伊一的底气更足,不只准备了两个大白菜,还专门为苏家这位贡士老爷准备了一壶酒。
虽然他年岁也不小了,可是只要是男人,就没有不爱酒,送这个肯定能到他心里去。
韩伊一也是耍了些小心思的。毕竟姜仲山开春来就要参加科考。上辈子,姜仲山读书是很厉害的,可是这辈子,遇上这些古代的文章文学,韩伊一就没有把握姜仲山能不能学好了。
她怕姜仲山学不好,她一问在刺激了姜仲山,姜仲山该更不开心了,所以一直都忍着没有问姜仲山对于考秀才这件事,到底有几分把握。
她心里没底,可是不妨碍她做两手准备。这酒是现代纯工艺,不管是度数还是口感,这个时代的酒水当然是没得比,苏家这位贡士只要一尝,绝对是欲罢不能,姜二江他家在搭把手,介绍一下,她也就能和苏家搭上话了。
即使姜仲山那没有考上,她也能多条路子,能把姜仲山弄到县学来读书,虽然没考上,能在官府督办的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