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粟死后赵国百姓把这个事情很快就忘记了,他们更关心的是前线的战事。赵成也下令让李沐加快进攻,同时督促凌志加快后勤补给的筹备。至于廉洁也命令他不要死守后方全力进攻秦军主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把秦军击败。
圣旨一下,李沐就觉得头疼,如果不是廉洁甘愿放下身段守住后方,秦军的骑兵早就毁了赵军的后勤了。按照李沐的部署,现在不能强行进攻,廉洁也不能轻易到前线来。王翦军队构成混乱,且晋地围稳,长时间作战后勤一定会受到影响。现在只能拖到秦军出现问题后,才是进攻的最佳时候。当然他也清楚赵国的后勤有问题,但相比之下,秦军最多是后撤,赵国是灭亡,那肯定秦军更容易妥协。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个理由是所有将领经常使用的,这回李沐也继续使用这个理由。他就当没有收到这个圣旨,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
几个月过去了,赵秦两军就这么耗在这里,谁也没有退缩的打算,每日小打小闹一下,感觉两个人是说好了的,配合的十分愉快。他们在前线岁月静好,赵国朝中却是暗潮涌动。很多大臣都上书参李沐拥兵自重,视圣旨为无物,要求赵成严惩李沐。
凌志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力排众议,将所有大臣按了下去。每日争吵不断,一上朝赵成就听着大家吵架,然后看着大臣们互相撕扯。看了几个月后,赵成终于忍不住了,直接下旨重赏了李沐,嘉奖他一心为国,并且将他封为赵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兵力,而且可以听调不听宣。
圣旨一下,举国震惊,这意思就是李沐以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重兵还可以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大臣不敢再吵了,万一李沐真的胜利了,回到朝中他们还不要了他们的命。
下朝后大臣们回到家中,几个带头闹事的人在一起小论了一下后,各自回家进了书房准备一同上书请求陛下收回成命。结果这一进去就再没出来,等家人去叫着吃饭的时候,才发现人已经断了气。
第二日赵国朝中一连四五个大臣被杀,死法全都一样,被人一剑封喉。赵成看着他们的遗物,是一些没有写完的奏折,上面都是劝赵成收回成命,不能重赏李沐的。赵成心中怒火越来越旺,但他仍然没有说什么,就只问凌志该怎么处理。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凌志早已派人侦查,发现应该是吕氏商社余孽所为,并将结果报与赵成。吕氏商社余孽这几个字说的容易,却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凌志心中知道这是他们故意挑拨赵国国内关系,但抓不住凶手没有证据,还是缺乏说服力。不过他自信赵成会相信他,因为现在整个赵国,只有他是一心为国了。
赵成确实相信了凌志的话,让他彻查凶手并把这些人绳之於法。凌志下来后全城搜捕,毕竟这些大臣死了,如果查不到真凶,其他大臣该怎么想?在自己的国都之内被人刺杀,又哪来的安全可言。
再看前线,王翦突然发动猛攻,而且是不死不休,赵军拼命防守勉强击退秦军的攻势。李沐看着秦军的军阵,发现秦军的军阵日渐缩小,应该是撤回国内了,看样子秦军的后勤真出了问题。
圣旨他也收到了,他终于熬出来了,他比赵国以往的任何一个将军都厉害,听调不听宣,这是多么难得的奖励。所以他这一仗不能输,他必须打败秦军,消灭掉自己所有对手,才能对的起陛下的信任。
李沐决定让赵军集中优势兵力直接与秦军打决战,同时让廉洁从侧翼袭击秦军。这样的好处是,让秦军以为赵军也是一心决战,忽视侧翼的防守,廉洁便可一击定胜负。
果然当赵军全军进攻的时候,秦军也是拼了命的进攻,意图在决战战场之上战胜赵军。结果可想而知,侧翼突然出现一队兵马,很快就把秦军的阵型撕的粉碎,溃不成军。
秦军慌忙撤退,一路奔逃,丢盔弃甲,辎重扔了一地。李沐观察着秦军逃跑的迹象,发现很不不是有序的,有组织的撤退,而是真的败了。他松了一口气,立刻命全军追击。
这一刻赵军也放松了下来,强敌真的败了,他们奋起直追,他们追的是自己的战功,是自己的前程。
捷报很快传回邯郸,朝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同,凌志高兴的忘乎所以,那些参过李沐的大臣却是脸色难看,还有些大臣是一脸平淡。赵成则是一句话不说看着下面的群臣,他心中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
赵国战胜秦国,消耗了大量的粮草,其他四国基本已经被耗垮了。所以韩国燕国直接退回国内,而虞国和隋国则希望赵军可以护送一段,因为秦军已经熟悉他们回国的路线,防止秦军埋伏。李沐欣然答应了,命李凌亲自帅兵护送。
这件小事却成了导火索,朝中大臣再次上书给赵成,说李沐没有经过赵成同意居然敢私自调动大军,这已经触犯了国法。但凌志还是替李沐说话,不能寒了盟友的心,别人帮自己抗击强敌,怎么我们护送他们一下就反而有了问题呢。双方又开始了争吵,赵成只让凌志催促李沐快点回邯郸,剩下的没有表态。
这时凌志才发现赵成的问题,于是他修书一封让李沐放下一切立刻回邯郸,并将自己对赵成的猜测全部进行了说明。
这封信很快就出现在赵成的桌上,他心中更加坚定了信念。这一切基本上都在凌粟的预言内,这说明真正欺骗他的不是凌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