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战国大司马>第82章:三个月

由于彼此都是子姓后人,因此蒙仲等人与乐毅很快就熟络了,连带着赵主父也得知了乐毅这名少年,也将乐毅收为近卫。

当然,赵主父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是因为蒙仲等人的推荐,而是因为乐毅的身份。

首先,乐毅乃是中山国人出身,将其收为近卫,有利于缓解赵人与中山国人的仇恨与矛盾。

其次,赵主父与中山乐氏一族族人「乐池」有点渊源——即乐羊之孙、乐舒之子,曾担任中山相的乐池。

中山相乐池,很有能力,他曾代表中山国出使秦国。

那是在“五国相王”之后,齐国试图逼迫中山王「厝」废除王位,于是中山王便派使者「张登」前往齐国求见齐相「田婴」,在献上贿赂后得到了田婴的帮助。

但随后,齐将「张丑」说服了田婴,又使田婴改变了主意。

然而最终,刚刚继位没几年的齐宣王,还是接见了中山使者张登,并默许了中山王的王位——作为条件,中山国将继续臣服于齐国。

而在张登出使齐国的同时,乐池亦出使秦国,亦说服秦国默许了中山王的王位。

由于得到了秦、齐两国的默许,虽然公孙衍发起的“五国相王”一事未见成效,但中山王的王位却得以保存。

此后,乐池被秦惠文王留在秦国担任国相,直到张仪返回秦国,恢复国相之位——当时秦国与齐国爆发「桑丘之战」,齐将匡章击败了秦军,使中原诸国看到了击败秦国的可能,于是,张仪被魏国罢免相位,由提倡「合纵抗秦」公孙衍出任魏相。

张仪回秦国后,乐池失去了秦相之位,便离开秦国来到了赵国。

此后,即燕国内乱,齐国趁机攻占燕国全境,赵主父有意拉拢燕国,便说服韩国释放质子燕公子职(燕昭王),便拜托乐池率领赵兵护送前往燕国继承王位。

由于乐池当时年势已高,最终死在燕国。【ps:作者翻史料时发现,这个乐池活的可真久啊,公元前378年前后出任中山国将相,公元前314年居然还能护送燕昭王入燕,这最起码得活到八十五岁左右吧?甚至超过九十岁。还是说,其实有两个乐池?护送燕昭王的乐池是另外一个?但看史料,又似乎确实是同一个,搞不懂,可能真的是长寿。】

“阿毅,莫非你族人有一部分迁往了燕国?”

乐进询问乐毅道。

乐毅点点头说道:“此事我听族长说起过,大概在十几年前,好似确实有一部分族人迁往了燕国,不过具体如何,我也不知。”

这也难怪,毕竟他当时尚在襁褓,哪里知晓具体情况。

此后三个月,蒙仲等人跟随赵主父在中山境一带巡游,而中山一地的情况,亦在赵国的安抚优待政策下逐渐缓解下来,居住在这里的中山国人,逐渐接受了赵国的统治。

至于蒙仲等人,包括乐毅在内,则在这三个月内受到了赵主父的亲自培训,赵主父教授了这些年轻人剑术、射术、骑术,甚至是兵法。

对此,乐毅感到很疑惑。

他私底下对蒙仲说道:“我观赵主父,似乎并不仅仅打算用我等为近卫。阿仲,你乃赵主父最信任的近卫,可知晓其中究竟?”

蒙仲点点头,示意乐毅莫要声张。

其实这件事,蒙仲在一个月前察觉到了:虽然当初赵主父假称「闲着无事」,是故教授蒙仲等人武艺,但时间一长蒙仲就发觉了,赵主父这分明是在尽心尽力地培养他们。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说赵主父也像孟子那般热衷于教授弟子门徒?

蒙仲并不这样认为。

他觉得,赵主父可能是察觉到了来自新君赵何的威胁。

记得「传位赵何」这件事,蒙仲当初在请见公子章与田不禋后,就曾与赵主父有过一次交谈。

在那次交谈中,蒙仲隐隐感觉到赵主父对于「传位赵何」一事有些后悔。

对此蒙仲也能理解,毕竟赵主父的身体仍然健朗,可是手中的权利,却因为新君赵何的关系,正在一点一点地丧失,这对于一位尚在壮年的雄主而言,或许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

而看如今这架势,赵主父似乎打算重新栽培亲信,树立势力。

比如说,赵主父逐渐提升蒙仲等人在一干近卫中的地位,再比如破格提拔蒙鹜——蒙鹜只是带着几队兵力在赵、齐边境巡逻了几回,赵主父便提了一级爵位,这赏赐简直莫名其妙。

大概是在十月中旬,在赵主父安歇之后,蒙仲让蒙虎、蒙遂、乐毅等人代替自己值守,自己则前往公子章的军中,拜访田不禋。

毕竟在赵国,田不禋是他唯一可以请教的人。

对于蒙仲再次前来拜访,公子章显得很热情。

或者是说,他最近心情很好,因为最近一两个月,赵主父多次表彰了他在中山国的功劳与建树,言语之间隐约露出想要册封他为邑君的打算。

说实话,对于封君,公子章其实并不在意,因为他最想要的,是从他弟弟赵何手中夺回那个本该属于他的王位,真正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感觉到父亲似乎与他越来越亲近了。

这不,就在最近几日,赵主父还当众夸奖公子章勇武果敢,酷似当年的他。

这让公子章很是欢喜。

“蒙仲,这么晚前来,莫非有什么要事吗?”在见到蒙仲后,公子章很亲热地问道。

他之所以对蒙仲亲热,一方面是因为蒙仲是“自己人”,另一方面


状态提示:第82章:三个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