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两位大帝,欧阳晨还是更喜欢朱棣。
刘秀虽然也很厉害,但他的对手真的太逊了,你看看人家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玄德,个个都是一代枭雄!再看看隋唐,李密窦建德,萧铣王世充,哪一个不是豪杰人物?再看看元末,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相比之下,刘秀的对手就有点儿寒碜了,而且刘秀还这么牛,运气又这么好,他不统一天下,可就没天理了……
相比之下,朱棣的帝王路那可真是艰辛了太多太多。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位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
朱棣出生的时候,是至正二十年四月,当时陈友谅正要率大军进攻应天(南京),谋臣武将人心惶惶。
朱棣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生的,而且他的母亲地位低贱,身份不明(据说是妃)。
当时的朱元璋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而且朱棣是庶出,因而并不受朱元璋重视。
但是,他的大哥朱标,虽然不是马皇后亲生,但却是朱元璋长子,从小就备受重视,朱元璋命令当时最著名的学者宋濂担任他的老师,并且派左丞相李善长以及右丞相徐达指点他。
朱标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是朱棣从小面对的,就是刀光剑影的战场。
朱标,是班里的优等生;朱棣,就是不用功读书的社会青年。
毛爷爷评价他是皇家学子中的半文盲。
朱棣在成长的岁月里,和武将待在一起,似乎只有现场上的事情才能引起他的兴趣。
和他关系最好的,就是他的表哥,也是朱元璋的侄子、义子,更是大明王朝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的名将。
没错,李文忠。
他们两个经常待在一块儿谈论军事,所以,后来的朱棣在战场上颇有李文忠的气势,他几乎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李文忠,他同样擅长进攻,同样擅长奔袭。
后来靖难之役中,以防守出名的老将耿炳文在败给朱棣以后,心服口服于朱棣这位当世第一统帅,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似乎从朱棣身上看到了当年纵横天下难逢敌手的李文忠的影子。
朱棣的成长之路,得不到朱元璋的多少宠爱,他有三个哥哥、二十二个弟弟,虽然是皇子,但也没有多少人关注。
但是,朱标却不一样,他享受一切的优等特权,这让朱棣幼小的心灵中生出一种不公平感。
但是,朱标毕竟是他的大哥,自古以来嫡长子继位,朱棣最多也就是心里不平衡,发发牢骚而已,当时的他,还是想做一名藩王,当然了,一名有出息的藩王。
洪武四年,十一岁的朱棣封为燕王,成为戍边藩王之一。
于是乎,朱棣从三十岁时第一次成为主帅以后,渐渐崛起为当世第一统帅。
朱棣用尽一切办法表现自己,战功极为显赫,最终由一名不通人事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老谋深算的藩王。
朱棣有着两张面孔,一个和善而慈悲,应付服从他的人;一个残暴而凶狠,对付不服他的人。
后来,朱标死了,这让朱棣的心头又重新燃烧起了火焰。
大哥已经去世了,当今的皇子中,论处理政事、带兵打仗,谁比得上我?!
太子之位,舍我其谁?!
但是,朱元璋对朱标的深厚感情让他搞了一次暗箱操作。
朱标幼子,即皇太孙朱允炆,被立为太子。
凭什么?!
朱棣彻底恼怒了,原本,大哥是太子,虽然文弱,但终究是我的大哥,长兄为父,论资排辈,虽然心里不平衡,但我一样会尽力辅佐大哥。
但是,凭什么?!他朱允炆,何德何能?!
从此,朱棣真的准备图谋不轨了。
他屡次不给朱允炆面子,就是在明目张胆的示威。
再后来,他得到了一个人。
靖难之役第一功臣,乱世之臣,黑衣宰相,道衍!
朱棣原本不想造反,但他想当皇帝。
所以,他的心里一直很纠结。
如今的他,是戍边九王之一,手中十余万军队,况且天下安定,他也已经四十岁,造反的成本,太高了。
关键时刻,唯恐天下不乱的道衍的出现,只会说空话的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的紧逼,让他最终下定决心:反!
不反不行了!不得不反了!
靖难之役,清君侧!
朱棣一路南下,麾下大将张玉、朱能勇猛异常,连连获胜。
但是,这是太平盛世。
朱棣一路上,冒天下之大不韪,损失了第一大将张玉、第三大将谭渊,遇到了耿炳文、郭英、平安、铁铉、盛雍等无数对手,才得到了帝位,当中的艰辛,又有几人懂得?!
相比之下,刘秀几乎没有对手,他很轻松地中兴了大汉。
刘秀确实是中兴之主,一代明君,但是,朱棣更是历史上少有的千古一帝。
靖难之役、迁都北京、七下西洋、修订《永乐大典》、平定安南、大破瓦剌鞑靼,这些,每一条都很难做到,更别提做好,但是,他却将这些需要几十年去做的事情用短短的十几年全部完成,雄才大略,千古一帝,他是当之无愧的。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