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后冰雪时代>第三章 鬼子进村

老家在山里,出去一趟不容易,该带的生活用品都得带着。今年难得会在家呆很久,衣服也得多带一些。其他的年货什么的,出行不易,只好回去再说——总不能大包小包地从h城带回去,她那小身板扛不起不说,如今物流发达,这里有的家里也买的到,没有意义。

唯一遗憾的是没办法给侄子带新年礼物。到时候只好包个大一点的红包了。说起来那时她为了弟弟耽搁了婚事,那小子倒好,毕业后马上就结婚,如今娃都一岁多了。

吸取杨于欢的失败经验,杨母坚定地认为“结婚要趁早”。特别是如今农村僧多肉少,光棍满地走,女孩子都是稀缺资源(在这种情形下她居然剩下了,也着实天怒人怨)。因此杨小弟大学一毕业杨母就张罗着给他相亲。他卖相不错,又是大学生条件算是好的,很快就相上了。

弟媳是同村的,家里条件一般,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按说这样的条件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大学生的。可如今是什么时代了?亲家母趾高气扬地说道,“咱家女娃长得水灵,追求的人多了去了。也就是看在于辉学历好,将来有出息才同意的。”言下之意大学生又怎么样?不是我女儿看上我也不满意呢!

彩礼8万,农村自建房加装修十几万,家用轿车一部十万。还有衣裳钱、首饰钱等等,一样都不能少。这还不是如今最高的行情,是看在于辉条件好,托人说合酌情减免的。要不然女方家张口就要城里买房,那真是得把人逼死。

杨家底子薄,当年姐弟俩的成绩都好,杨家父母也咬牙全部都供着上了大学,早就把家里掏空了,还欠着外债。这也是那时候杨母拦着不让杨于欢结婚的缘由——作为一个注定要出嫁的女孩子,家里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供她读书。如今到了她回报家庭的时候了。

作为能力仅限于此,终身在家务农的父母来说,这个逻辑很正常。杨于欢也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不顾恩德之人。家里的确很穷,弟弟也的确需要钱上学,于是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弟弟的学费,也因此推迟了自己的婚期。

可是最终,推迟的婚期变成了乌有。她前头几年刚刚参加工作,收入本就不高,负担一个大学生,还要帮着家里还债,压根就没有多少积蓄。还好自从国家扶持的重点转移到西部,如今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父母又都勤劳肯干,在种地的同时还养猪、鸡鸭等,那几年行情好,很快家里的条件就好了起来。

然而大家刚送了一口气,沉重的彩礼又迎面砸来。还是那句话,想起因为家里的原因耽搁了女儿的婚事,好强的杨母咬着牙无论如何也要把儿子的婚事给办成了。家里的钱仅够造新房,杨于欢的积蓄也只有几万块钱,全部拿回去后也不够,亲戚朋友、银行里头全部都借了一遍,才凑齐了这笔费用,娶回了儿媳妇。

这么着家里又一夜回到解放前,把杨于欢掏空了不说,又欠了一屁股债。弟媳妇打工多年自己小有积蓄,还带来几万块的嫁妆,可明知道家里欠着钱也不拿出一分钱。按照她的话说,那是你们父母欠的,凭什么让我这个新媳妇还?

她肚子也争气,进门就有了,第二年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杨父杨母不是那种混不吝的,哪能去跟儿媳妇讲这个道理?偏生杨于辉也是个耙耳朵,借钱给的彩礼要不过来,工资也不交给父母还债——弟媳妇怀孕、带娃没有上班,开销正的大头的时候,他一个人的工资还不够花呢!

杨于欢还能怎么办?父母都快六十岁的人了,还种着十几亩地,家里头养着一二十头猪,每天忙得起早贪黑的。自己的父母总归是心疼的,弟弟指望不上,她不帮忙谁帮忙?

就这么着,从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她是一分钱积蓄都没有。有几个钱都攒着寄回去给父母还债了——不论银行还是个人都有利息,早一点还就省一点钱……

就连家里的亲戚也看不过去了,劝她说,“欢欢呐,你也要为自己想想。如今年纪也不小了,将来攒点钱也能防身。就算是你爹妈供你读了大学,可你都帮了这么多年了,早就还清了!”

理是这个理,杨于欢也明白这话是为了她好。可她就是看不得父母那苍老的面容还有过年的时候来家里讨债的人。儿女是父母的债,可有的时候,原生家庭也是做子女的一辈子都要背负的沉重负担……弟弟如今有了家庭也好,自私一些也罢,反正作为自己的良心,她是做不到眼睁睁看着这些不管的。

所幸因为这几年她身上的波折还有家里的情形,和父母的关系倒没有以前那么僵硬了。从小重男轻女,有什么好东西都留着给儿子的老娘,如今咕哝着“有了媳妇忘了娘”,倒对杨于欢脸色好看不少。再加上底气不足,催婚也就是口头说说,万不敢和以前那般强势押着上,虽说有了弟媳妇家里多了个“外人”,杨于欢在家的日子反倒好过不少。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就喜欢回老家了。要知道杀伤力最大的永远都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那些亲戚朋友和村里的各路闲人呐!

父母也就算了,再恨铁不成钢或者是嫌弃,总归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又千辛万苦拉扯大的。杨于欢又懂事孝顺,回到家还是能做几天“小公主”,享受一下父母难得的关心照顾的。可村里人并不这么想。

唯一的女大学生,在城里大公司上班,长得也还不错。年近三十


状态提示:第三章 鬼子进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