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明越坡>第八百四十一章 胡硕出品,必属精品

(祝各位读者朋友新春快乐!牛年大吉!)

在季牦、季貔兄弟到达荣市之前,黄奉世已制定了详细的防御作战计划,并付诸实施。荣市城地处蓝江北畔,沿蓝江防御这是从他父亲黄开成开始就一直贯彻的方针。

阮多方去升龙之后,麾下军队由阮诃、阮快、阮云儿、阮八索四人分别统领。制蓬峨向荣市发起进攻,阮诃、阮快、阮云儿、阮八索四人自然是要接受黄奉世的调遣。

考虑到蓝江在入海之前走了一个“v”字形,这“v”字形的最南端自然是防守压力最大的地方。黄奉世以身作则,主动坐镇此处,再安排阮诃、阮快、阮云儿、阮八索四人的防守任务,他们自然是没有什么其他话讲。

按照黄奉世的安排,阮快率八千铁镰军驻防“v”字形的最左端的丘陵地域,也就是离咱们宿营地约十多里的蓝江下游。在阮快与黄奉世的驻防阵地之间,由阮云儿率七千铁镰军驻防。而下黄奉世防区的蓝江下游,也就是“v”字形右边,由阮诃率一万铁甲军驻防荣市城,由阮八索率一万铁枪军驻防蓝江入海口。

这样,一个楔形的防御阵形就布好了。黄奉世率三万大军处于楔形的尖端,阮诃、阮八索在其左后翼布防,阮云儿、阮快在其右后翼布防。

由于大陈军占据了有利的防守位置,加上蓝江进入汛期,制蓬峨对荣市的进攻并不顺利。另外,制蓬峨对荣市发起进攻本就不是主要目的,他只是为了牵制大陈的兵力,让罗皑、陈勖率领的占城与土司联军能够顺利突入升龙城,因此,双方的攻防并不激烈。

随着季牦、季貔兄弟进入荣市战场,黄奉世身上的压力又减轻了几分。虽然季牦、季貔兄弟带来的人并不多,每人只有督运粮草的军队两千人,但季牦、季貔兄弟在定立、先安的平叛之战中打出了名头,况且黄奉世坚定地认为“胡硕出品,必属精品”,因此对季牦、季貔兄弟二人是格外倚重。

经过与阮诃、阮快、阮云儿、阮八索四人的沟通,黄奉世让季牦带着自己的两千人马逆蓝江而上,在阮快的营地旁边驻扎,主要任务就是每日巡防江岸,同时帮助阮快防守春阵地。而季貔则被派往蓝江入海口、阮八索的营地旁边驻扎,任务与季牦差不多。

其实,黄奉世是担心阮快、阮八索二人的防御阵地离他太远,他无法兼顾,只好让季牦、季貔兄弟二人去帮帮这二位。要是季牦、季貔兄弟一早就在荣市,这“v”字形左右两边顶端的防御,黄奉世必定交给他们二人。只是现在既然已经交给了阮快和阮八索,黄奉世不便再临时换将而已。

季牦驻防到阮快的旁边,少不得要经常拜会阮快,毕竟阮快是阮正伦的堂弟,论辈分,他得管阮快叫一声“叔叔”。阮快对季牦倒也是客气,不知道是因为我的关系,还是因为季牦是驸马、工部左侍郎、定远大将军的身份。

不过就在季牦与阮快的友好互动中,一个叫“四将军”的人出现了。之所以被人称为“四将军”,是因为他是阮快的“儿子”,估计是排行老四吧。

这“四将军”年纪不大,性格却活泼得很,关键是一身功夫还不错。这“四将军”特别爱粘着季牦,说是季牦在定立平叛时力斩敌首,其名声一时在大陈国广为流传,他是仰慕已久。

季牦见他是阮快的儿子,而且才十多岁的年纪,也就不以为意。那“四将军”老是缠着季牦切磋武艺,说实话,在大陈国季牦在武艺方面就没将几个人瞧在眼里。可这“四将军”一出手,季牦还真是有点儿刮目相看的味道,他没想到这“四将军”小小年纪,在功夫上竟有如此造诣。

以武会友,季牦经常视此为人生一大快事。就这样,这“四将军”从起初季牦每次拜会阮快时,二人相逢甚欢,后来直接演变成了“四将军”有事儿没事儿就往季牦营地里跑。虽然阮快经常私下阻止“四将军”来季牦军营,但这么大的人了,阮快也不可能将其拴住。

再后来,季牦每日带兵士巡江之时,那“四将军”也经常跟着一起巡江。季牦心想,多个人多分力,而且跟“四将军”搞好了关系,也就是跟阮快搞好了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要不是罗皑、陈勖带着人马顺着蓝江杀下来,季牦与“四将军”这段革命友谊,也许终将成为二人之间一段美好的回忆。但事情的转机就起于罗皑、陈勖的人马杀过来了。

三天之前,季牦与“四将军”带着兵士正常巡江。约巳时时分,他们巡到了营地西边约十里,也就是离我们扎营处不远的树林之中,季牦与“四将军”骑马并辔而行,一路有说有笑,他们的亲兵还在他们身后约二十多丈的距离,远远地跟随。殊不知,此时已有无数双恶毒的眼睛正透过密林的树叶、草丛之间注视着他们,似乎就像一头头饥饿的狼注视着他们的猎物一般。

正在指挥这群饿狼捕猎的正是他们的头狼罗皑。罗皑不难看出骑马走在最前面的二人是这支巡江部队的将领,为了取得大陈军在前方布防的情报,罗皑吩咐兵士,务必活捉这二人,不得下死手。

也正是因为如此,直到季牦与“四将军”已身陷重围之时,占城兵仍然还没有发动进攻。直到他们身后的亲兵已快要闯入占城兵的埋伏地域了,罗皑才一声令下,顿时万箭齐发。

当然,这些箭枝并没有射向季牦和“四将军”二人,而是射向了


状态提示:第八百四十一章 胡硕出品,必属精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