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是阮诃、阮八索率领的铁甲军和铁枪军是跟随阮正伦征战多年的嫡系部队,不仅是战斗力强,而且对阮正伦也是够忠心。占城军见这支殿后部队没有什么破绽,也就不再强攻,只是远远地跟着,等待大陈军内部发生更大的混乱,以便寻找最佳的战机。
还别说,占城军这一等,还真就等到机会了。因为阮正伦的右路大军之中,竟然有人不愿意向北撤退。
这是为什么?
难道他们真的抱定必死之决心,要为皇帝陈曔报仇?
或者是他们要学楚霸王,觉得就这么撤退,无颜北上见江东父老?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这些不愿意北撤的大陈军其实是大陈军攻下福盛、德普一带之后,招降、收编的当地的地方武装。
这些地方武装先前见大陈军一路势如破竹,便十分识时务地投降了大陈军。这一会儿,大陈军要带着他们北逃。北逃就意味着从此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北逃就意味着从此抛弃家中的妻儿老小,北逃就意味着家中的妻儿老小在占城军复克福盛、德普等地之后很可能惨遭杀害……
想到这些,这些地方武装自然不愿意北逃了。可是如果不跟着大陈军走,以后就只有占山为王这一条道了。因为他们之前投降过大陈军,难保日后占城军不找他们算旧账。
思来想去,这些地方武装的几个头领一合计,决定还是“好马吃一回回头草”,再度投降占城军更合算。毕竟从眼下的形势来看,大陈军兵败如山倒,没个三、五年根本恢复不了元气。
可就这么回去投降,他们还是担心占城军跟他们算旧账。因此,他们决定给占城军交一个投名状,也算是将功折罪,给占城军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个大大的惊喜,便是献上大陈右路大军主帅、兵部尚书阮正伦的项上人头。
于是,就在子时的光景,几名先前投降大陈军的当地地方武装的小头目忽然找到阮正伦。这几名小头目谎称他们知道一条从此处直通广义的小道,可以避开占陈军的追杀。
阮正伦一听有这好事儿,当下大喜。主要是当时兵荒马乱的,阮正伦也没功夫去过多考虑此事,想想这几人都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知道有通往广义的小道也很正常。
就这样,这几名小头目骗过阮正伦的亲兵,来到阮正伦身边。
可怜的阮正伦还在盘算着他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的撤退方略,便被这几名地方武装小头目下了黑手。等得阮正伦的亲兵反应过来,那几个小头目带过来的兵士也向阮正伦的亲兵先下手为强了。
经过一番乱战,双方兵士互有伤亡,不过阮正伦及儿子阮齐的脑袋双双被割下。割下阮家父子的头颅之后,那帮地方武装也不恋战,迅速朝西边的树林中逃窜。
因为他们的南边还有阮诃、阮八索率领的铁甲军和铁枪军,他们可不能直接朝南闯,去迎接他们的新主子。他们必须在树林里暂避,等得大陈军都过去之后,他们再去向新主子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