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明越坡>第四百二十章 易守难攻的衢州城

第二天上午,李善长的人果然将他亲笔签署,并加盖了吴国公府官印的协议送到金大富这里来了。

我和刘聚大哥等人又是细细将这份开发协议看了一遍,才让金大富将这份协议收好。

杜黑子已迅速回锥子山,准备组织人手来应天施工了。

金大富、马振宇他们也有得忙了,那些承包出去的工程,就得靠他们几个来监管了。

刘聚大哥本想着与杜黑子一道回锥子山,我还是劝他在应天多待几天,下一趟山也不容易。山上有天狼特战队的人帮忙看着,也出不了什么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那七位老板出陆续带着人开始施工了。

我也是即时通知了朱同,让他隔一天就到金大富这里来,跟着他们一起去监督施工,让他长些见识。

到了八月初,刘聚大哥再次提出要回锥子山。

我当然是再次极力挽留,加上霏儿、思淑、蓝玫她们也劝王氏在应天多玩几天,好歹也过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再走。

那小刘才更是不愿意回锥子山,扯着刘聚大哥的袖子,一个劲儿地说要吃了月饼再走。

如此一来,刘聚大哥再次答应我们在应天多逗留几天。不过他也把日子定下来了,八月十七日一早,就从应天出发,回锥子山。

中秋节马上要到了,就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又一个好消息传回了应天。

常二哥在上个月底拿下了衢州。

这个消息最先是从岳父大人朱老爷子那里得来的。后来,我们专程去找了李善长。一些常二哥取衢州的细节,李善长更加清楚一些。

攻取衢州之战,在六月份就打响了。

常二哥领兵先取了衢州东边的龙游城,带领数万人马直逼衢州城下。

据说,常二哥取下龙游城之后,也是一时兴起,吟诗一首:“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

虽然常二哥是豪气十足,但兵临衢州城下之时,他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元军之所以将衢州城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堡垒是十分有道理的。

在唐朝之前,这衢州还只是一个县。当然,当时的衢县县城也是有城墙的,只不过那规模肯定是不大。

唐朝的时候,将衢县的规格提高,正式设立了衢州。

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衢州发大水,原先的城墙被大水给冲毁了。水灾过后,当时唐朝的衢州驻军重修了衢州城墙,这一次重修,规格可是比原先的老城墙要高了不少。

到了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二月,方腊起义军攻陷衢州,衢州城墙再次毁于战火。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方腊起义失败,方腊被擒,后遭杀害。衢州回归宋朝,当地郡守再次修筑衢州城墙。这次重修衢州城墙,从本质上讲,应该算是一次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

这次的衢州城墙重修,在旧城墙原有的六门之上建设了城楼,提高了衢州城的防御功能。不仅如此,这次重修,还挖了城内河,并开凿城壕,把乌溪江的水引了过来,自此衢州便有了护城河。

当时的护城河环衢州城北、东、南三面,而且与衢江相通,如此一来,船只可以从衢江航行到衢州城下,通过衢州城下的水门洞,可以到达城中各处。自从有了护城河,这衢州城的城防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据史料记载,北宋年间这次重修,新修的城墙高约一丈六尺五寸,宽约一丈一尺。如果用现代的长度单位换算,也就是这城墙高约5米,宽约3米5。这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绝对算得上是城坚池深了。

到了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元朝统治者在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的大背景下,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些战略防御之事。

这衢州城因为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自然是得到了元朝统治者的重视。这一年,衢州城墙再次经过了修整。

元末的这次修整,让衢州城的防御强度在北宋那次修整的基础上,再一次得到了提升。经过元末这次重修,衢州城设有六座城门。

东边的城门当时称为“迎和门”,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东门。

南边的城门当时称为“礼贤门”,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大南门,也被称为通远门或光远门。

西边的城门当时称为“航远门”,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大西门,也被称为水亭门或朝京门。

北边的城门当时称为“永清门”,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北门,也被称为浮石门或拱宸门。

东南边的城门当时称为“清辉门”,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小南门,也被称为前湖门或魁星门。

西南边的城门当时称为“和平门”,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小西门,也被称为埭堰门或通广门。

元末的这次修建,不仅是重修了六座城门的门楼及城墙,还在北门、东门、南门和小南门外包以月城。

这月城又是个什么东东呢?

月城也被称之为瓮城。就是在原有的城门外,筑一道半圆形的小城,用以掩护城门,加强防御之用。

如果有敌军进攻城门,月城上的守军可以从旁边和背后给攻城部队予以打击。相当于现代的交叉火力,无死角地攻击攻城部队。如此一来,是更加加大了进攻一方的攻城难度。

常二哥带着几万大军将这衢州城的六个城门是团团围住。由于这衢州城有护城河,且紧临衢江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章 易守难攻的衢州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