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晚明之帝国风云>第084 铁血辽东:人名树影

第084铁血辽东:人名树影

二鬼子二鞑子最凶残,晚明乱世残酷事实不断验证这句话。

后金建虏内部,叛明投鞑的汉奸往往最敌视明国,竭力主张对明用兵,大举深入,直捣京师。譬如崇祯四年大凌河堡之战投降后金的宁远副将张存仁,就联合张洪漠、高光辉、方献可等降将上疏请战,愿为先锋替后金攻取山海关外诸城,然后直取京师。又譬如范文程、宁完我、马国柱等降鞑家奴,西征插汉儿鞑靼时就苦劝后金汗黄台吉,说大同府宣府地薄民穷,不如直抵北京,由山海毁水门而归,以示无敌于天下。

或许在后金汗黄台吉眼里,范文程、张存仁等文武降奴所谓急攻北京只是背主奴才向新主表忠心,予以轻蔑评价:“今以速出师为言者,乃小人之浅见。”

总之,后金汗黄台吉自有决断,知晓自家实力有限。

标准时空历史里,直至后金汗黄台吉病死,也没能踏足北京紫禁城。

然而本时空里有郑义干涉历史进程,大明王朝两京十三布政司因郑义而风起云涌,些许余波难免刮到辽东。

明末崇祯初年,朝鲜暗弱,鞑靼凋敝,明廷混乱,在这个比烂的世界里,后金无疑是最不烂一个。可惜,烂与不烂永远是相对的,后金撞上抱着金大腿降临的郑义,立即露出纸老虎虚弱本质。后金汗黄台吉崇祯五年西征鞑靼,却被张献忠一支偏师胖揍,尽管战损的主要都是鞑靼炮灰,可建州八旗女真无人敢撄其锋锐却是残酷事实。此后,后金上下皆视郑义太平军为生死大敌。待后金汗黄台吉彻底废除四大贝勒议政体系,书房官范文程旋即献计献策:“盖明之劲敌,唯在我国,而流寇复**中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古今流贼无数,陈胜吴广、绿林赤眉、瓦岗寨窦建德、王仙芝黄巢,皆能乱天下而不能争天下,郑义之势亦当如此。流寇因怒而起,因饥而战,中原河北府库可止其饥,北京屠戮明臣可止其怒,怒消则耽乐,饱腹则忘战,流贼最盛之时即是其败亡之时。为今之计,我当……,则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也。”

崇祯六年,郑义挥师晋豫,九州骚动,越发证明明国无可救药。

崇祯六年与崇祯七年之交,朱明王朝联虏平寇策略失败,仍然毫不犹豫将宁锦防线精锐、东江镇等海岛戍兵相继调入内地布防。明军退,后金进,后金汗黄台吉轻松夺回无数军事要地。于是,后金黄台吉逐渐心动,继而萌发入主中原雄心。

然而,朝堂诸公有朝堂诸公的想法,明军边将有明军边将的想法。朱明王朝无视后金建虏威胁退缩防线,欲将边将调入内地抵御流寇郑义,也要自拥私军的边将同意内调才行。

第一个抗议朱明王朝退缩防线的,是锦州守将祖大寿。

案,崇祯四年明金大凌河之战,祖大寿守城无粮可食,欲逃又无法突围,于是开门降鞑。未几,后金乘胜进逼锦州战略失败,祖大寿趁机逃归锦州,仍为明臣。辽东巡抚邱禾嘉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之罪,崇祯皇帝非但没有怪罪,反而提升祖大寿军职,令其即时领管锦州。之所以如此宽待,是因为明庭其实无法掌握祖大寿,祖大寿提督私军镇戍锦州,已然是听调不听宣的小藩镇。昔日下罪袁崇焕,祖大寿就敢毁山海关而逃,此时若要问罪,祖大寿说不得就叛归后金了。事实亦是如此,崇祯皇帝朱由检后来三番两次下诏令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皆借故推辞,牢牢钉在锦州,并且从不孤身离开军营。

或许畏惧被诱杀,祖大寿趁着京畿百姓抗议联虏平寇舆论环境,大张旗鼓表奏锦州不可轻弃,弃则建虏侵袭京畿如常事。京畿百姓害怕己巳之变再演,纷纷支持祖大寿留驻锦州,谁敢再言弃守锦州谁就是卖国奸臣。朱明王朝朝臣浆糊般喧闹一番,做出决断:该内调的仍然内调,类如祖大寿这类抗旨不尊的小藩镇就由他们留守关外,军粮减半,暗中惩戒。

如此,祖大寿仍然留驻锦州。

与此同时,后金汗黄台吉也三番五次遣派密使走访锦州,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大凌河堡外盟约,立即开门献城锦州。祖大寿面对后金建虏,也以各种理由搪塞,始终婉拒后金汗黄台吉招抚。简而言之,祖大寿在明金两颗鸡蛋上跳舞,想的念的全是如何保存自家实力。

另,后金方面,范文程等奴臣所献争天下意见有三,一为急图之策,直捣北京;二为缓图之策,绕道入关,攻取宣府镇、顺天府等诸县城邑;三为逐次进图,先屯田于宁锦,一方面垦地囤粮,一方面纵掠,疲敌固我。后金汗黄台吉倾向第三种意见,并以为:欲入主中原,须取山海关;欲取山海关,须先取关外锦州、宁远等城。后金汗黄台吉说降祖大寿未果,只好另选前进基地,令人别筑义州城,屯田宁锦之北侧,骚扰明军春耕,截击明军粮道,逼迫祖大寿等边将主动放弃死守宁锦。

无疑,后金汗黄台吉选择的是长期僵持战略。

可惜郑义非是小家子气只顾埋头种田之辈,崇祯六年秋冬刚攻取晋豫两省,崇祯七年秋又掀起浩浩荡荡攻势。崇祯七年闰八月,耳听张献忠、袁宗第督军三万进攻宣府镇,后金汗黄台吉急派济尔哈朗、多铎率师进围锦州、宁远等城。崇祯七年九月,郑义督军二十万总攻北京消息传来,后金汗黄台吉按捺不住,更亲率大军日夜


状态提示:第084 铁血辽东:人名树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