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重生之铁血抗日>第三三二章 搅屎棍

日军真的是疯了!

就在第五师团、第十六师团抵达石家庄这天,也就是6月16日,日军大本营宣布,组建第104师团、第110师团两个特设师团。

其中,第104师团是征召第四师团预备役人员编成的,第110师团是征召第10师团预备役人员编成的。

日军大本营通知华北方面军,第104师团隶属关东军,第110师团隶属华北方面军。而且,大本营通知说,第110师团编成后,立即船运塘沽,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报到。

寺内寿一正在为第五师团、第十六师团在石家庄扑空而烦恼呢,还在担心萧四明会不会象冈部直三郎担心的那样,再去攻占邢台、邯郸,正在和冈部直三郎商量,应该命令第一军通知驻守邯郸、邢台的第108师团部队加强戒备,严防八路军偷袭,等第五师团、第十六师团在石家庄修整一天后,就可以再次南下拉网追击了。

寺内寿一和冈部直三郎想到一起了,那就是萧四明部肯定是抢在第五师团、第十六师团合围前,就把主力转移到冀南地区去了。至于前天晚上、昨天晚上攻击石家庄的八路军,肯定是萧四明部承担佯攻任务的小部队。可惜第一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中将被八路军吓破了胆,一味坚守不出,上了八路军的当!

最后佯攻石家庄的八路军小部队去了哪里,寺内寿一已经不感兴趣了。因为他知道,小部队容易隐蔽,也容易抓住漏洞突围出去,甚至钻山沟进太行山。

寺内寿一和冈部直三郎商量的是,既然萧四明部有可能逃向冀南地区,而冀南地区最近八路军势力扩张非常快,还有不少反日的游杂武装,干脆,趁着第五师团、第十六师团到了石家庄,就对冀南地区实施一次重兵扫荡,就算不能捕捉到萧四明部,也要把冀南的八路军连根拔起,彻底打消八路军向平原地区扩张的念头!

寺内寿一老鬼子确实是心狠手辣,想的都是绝户计,真要是第五师团、第十六师团此时对冀南地区实施重兵扫荡的话,初创的冀南根据地可就损失惨重了。

正要商讨详细的围攻冀南方案呢,值班参谋送来了大本营的增兵电报。

寺内寿一顿时就眉开眼笑了,连说了三声“哟西”,

和参谋长冈部直三郎一商量,寺内寿一就决定第110师团由华北方面军直属,驻守石家庄,负责守备平汉铁路和河北平原治安作战。原驻扎在石家庄的第一军司令部,迁往太原,专职指挥山西作战。

独立混成第三旅团、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也属于第一军建制,本来此时应该归建的,但考虑到豫北地区兵力空虚,寺内寿一计划等消灭了萧四明部后,先让独立混成第三旅团返回山西归建,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暂时驻防豫北地区,等武汉会战结束后再做调整。

鉴于第五师团一时半会儿回不到青岛和胶济铁路上去,鲁东地区兵力过于空虚,等于就没有日军的野战部队,寺内寿一和冈部直三郎商量后,决定调驻防连云港地区的独立混成第五旅团驻守青岛,填补鲁东地区日军缺少正规部队的空白。

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留下的连云港地区的防务,暂时只能由驻守徐州地区的第114师团派部队承担了。

黄河以东的山东境内,现在实际上只有日军的第一一四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五旅团了,兵力空虚的吓人。但寺内寿一并不担心,因为徐州会战结束了,山东境内没有中国军队的大兵团了,剩下的都是游击武装,对日军构不成威胁!

这一点是真的,此时黄河以东山东境内唯一的正规军就是石友三部,任务也只是坚持鲁南山区游击。只要日军不主动去进攻,石友三部很难主动攻击日军。就是攻击,以石友三部的战斗力,日军一个步兵大队就能把他们撵的满山蹿。八路军呢,目前山东省委正在组织武装,属于草创阶段,兵力有限,战斗力同样有限,同样对日军构不成威胁。至于那些国民党系统的地方武装,也正处于占地盘、招兵买马阶段,对日军同样构不成威胁。

让老鬼子寺内寿一更加心花怒放的是,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把第二十一师团给盼来了!

历史上,第二十一师团是8月份才到华北战场的,驻守徐州,原驻守徐州的第114师团调往济南,驻守济南地区。现在,由于冀鲁边、鲁西北形势恶化,日伪基层政权全部被摧毁,寺内寿一命令第二十一师团开往德州驻扎,专门负责扑灭冀鲁边、鲁西北地区熊熊燃起的抗日烽火。

第110师团历史上7月中旬在天津塘沽登陆,加入华北战场,现在马上就要船运塘沽,几天之内就可以赶到平汉路上驻防了。

这一切,全都是因为萧四明的突然崛起!

说起来,华北地区已经是日军的占领区了,要不是八路军、中条山的中央军卫立煌部、阎锡山晋绥军坚持抗战,日军几乎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就象这华北平原,若不是八路军挺进平原地区,小鬼子依旧可以高枕无忧,兵力多少无所谓,反正那些游杂武装战斗力有限,很难向日军驻守的县城、交通线发起攻击的。

历史上,侵华日军虽然也时常感到兵力不足,但依仗着机械化程度高、驮马化程度高,利用控制铁路、公路的优势,随时可以抽调和集中兵力对敌后根据地实施突然袭击式的围攻、扫荡,打的游刃有余,不影响日军集中主力扩大侵略。现在不行了,冒出个萧四明,每一招都打在日军的


状态提示:第三三二章 搅屎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