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重生之铁血抗日>第二七0章 极度震惊

26日上午,中日双方的前线指挥部、统帅部,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聚焦在兰封会战上。

中国方面就不必说了,蒋委员长亲自坐镇位于洛阳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指挥围歼土肥圆师团的战斗。前敌指挥薛岳,也是国*军系统有名的战将。参战的豫东兵团、17军团,又是清一色的中央军精锐。八路军呢,又在敌后密切配合,于昨夜攻占了津浦路上的交通枢纽德州,势必给日军造成混乱。因此,从蒋委员长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前敌指挥薛岳,都信心十足,对兰封会战势在必得,非要全歼孤军冒进的土肥圆师团不可!

日军方面呢,刚开始时,并没有意识到第十四师团的危险处境。因为第十四师团本身就是孤军千里奔袭、去切断陇海路的,陷入中国军队包围圈是可以想象的。而且,第十四师团得到了第一军的加强,机动能力、火力强度远远超过中国军队,从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到第十四师团师团长土肥原贤二中将,都没有把中国军队的围攻太放在心上。特别是第十四师团刚打响突围战,就很轻松地夺取了陇海线上的战略要地兰封城,展示了十四师团强悍的战斗力,寺内寿一大将、土肥原贤二中将就更放心了,认为第十四师团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没有什么危险。

最主要的是,只要第十四师团切断陇海路,就能挡住兰封以东的中国军队的退路,等第十师团、第十六师团、混成第三旅团、混成第十三师团杀过来,就可能聚歼从徐州撤退的第五战区主力一部、或者是第一战区的豫东兵团。

这一目的一旦实现,开封、郑州就彻底暴露在日军的炮口下了,日军可以轻松拿下无险可守的河南省会开封、陇海路与京汉路交叉点的郑州,向南可以沿平汉路南下,直取武汉;向西可以沿陇海路西进,取洛阳、叩潼关,西望长安。到时候,蒋*介*石政府就是乞降,还得问问大日本陆军同意不同意呢!

这一切,都随着昨天晚上战事的发展,而变得有点扑朔迷离了。

昨天晚上,国*军第71军攻占了兰封火车站,八路军115师东进先遣支队又攻占了德州,切断了正一路烧杀攻向商丘方向的第十六师团、混成第三旅团、混成第十三旅团的补给线。

德州之战,缴获巨大,来不及详细统计,萧四明在报捷电报中只说缴获补给物资一批。因此,虽然程潜、蒋委员长都看出了德州是军交通运输枢纽,但都不知道萧四明部在德州到底缴获了多少弹药补给,进而影响了他们对德州之战重要性的评估。

日军就不同了,华北方面司令部、华北方面军前进指挥部、第二军司令部的头头脑脑们心里有数的很,知道丢失德州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正因为如此,华北方面军参谋长、日军徐州会战前敌指挥官冈部直三郎中将,这才在第一时间,从兵力本来就不多的济南守备部队中,抽出精锐的华北驻屯军混成旅团第二联队第二大队,前去夺回德州,并命令铁道独立第四大队、铁道独立第五大队和铁道第三联队协助。

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冈部直三郎中将想来,八路军虽然昨夜依靠偷袭手段占领了德州,但他们绝对没办法把日军储存在德州的辎重补给全运走。不要说时间上来不及,就算是给八路军时间,那么多的辎重物资,靠攻占德州的八路军那点兵力,三天、两天也不可能运完。他们最多也就是抢运走一小部分。

寺内寿一和冈部直三郎不了解八路军,他们根本就想不到八路军从宁津、乐陵、庆云、无棣、盐山、阳信、德平等县动员了十几万人的支前队伍,把这几个县的各种车辆全都动员了,一夜之间,就把德州城里日军储存的辎重物资给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全都运走了,连一粒米都没有给小鬼子留下。

冈部直三郎中将眼巴巴地盼着华北驻屯军混成旅团第二联队第二大队能迅速攻进德州城,消灭偷袭德州的八路军,夺回那些辎重物资!

日军的第十六师团指挥着混成第三旅团、第十三旅团正在沿陇海路向豫东追击,他们的辎重补给可全都是从天津补给的,都从天津运到了德州,再从德州南运。如果八路军把储存在德州的辎重物资给运走了,或者是破坏了,第十六师团、混成第三旅团、混成第十三旅团,还敢向豫东快速进攻么?不说别的,没有了汽油、柴油,这几支部队的汽车、坦克、装甲车都得趴窝,还怎么打仗么!

因为知道德州丢失的真正意义,寺内寿一、冈部直三郎再看中国军队昨夜夺取兰封车站,就有点心惊肉跳了。

不管怎么说,第十四师团现在是陷入了中国军队重围。本来,寺内寿一、冈部直三郎,都认为十四师团火力强大、机动性强,想打就打,想撤就撤,中国军队拿十四师团没有办法。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谁能想到在日军占领区的大后方,八路军就敢、而且还真的攻占了德州。所以,当中国军队71军昨晚夺回兰封火车站后,在北平的寺内寿一、在济南的冈部直三郎、在徐州的东久迩宫捻彦王,全都警觉了,大睁着两眼盯着兰封之战。

至于德州,寺内寿一、冈部直三郎、东久迩宫捻彦王,都认为既然派出了华北驻屯军混成旅团第二联队第二大队,又有铁道独立第四大队配合,加上德州北面的铁道第三联队、南面的铁道独立第五大队策应作战,应该


状态提示:第二七0章 极度震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