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重生之铁血抗日>第二四六章 兵围土桥

攻向正在屠村的小鬼子的,是八路军无棣独立团的一营一连。连长韩擒虎,指导员孙志远。

无棣独立团是由张子良民团改编而成的,不过改编的很彻底,通过诉苦运动,剔除了队伍中的复杂成分,成了一支崭新的纯粹的八路军队伍。

无棣独立团虽然是新整编部队,但营连排干部都是从主力部队调过来的骨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战斗力的不足。

无棣独立团团长周凯东、政委陈启才接到的命令,是归属支队参谋长胡青云统一指挥,率领部队到德县以南至黄河边的铁路、公路上游击,破坏日军交通,打日军的小型运输队。

这个命令的本意,萧四明给胡青云说的很清楚,就是调动驻德县城的日伪军向南增援,把德县城变成空城!

霍城指挥的由三十一支队改编的第四团和盐山独立团,接到的命令与胡青云集团接到的命令基本一致,只是攻击地点不同。

霍城接到的命令是,指挥四团、盐山独立团在吴桥、东光、南皮、沧县之间游击,以游击战法打击日军的运输部队,用意依然是调动日军,只不过是调动驻守沧县到吴桥之间的日军铁道第三联队和伪军刘佩臣部,使其自顾不暇,不能全力增援德州城,为东进先遣支队主力顺利夺取德州城创造条件。

萧四明的本意,竟然是要夺取德州城,并以我军攻占德州城来震动日军、调动日军,迫使正沿陇海路、津浦路追击从徐州撤退的第五战区主力的日军主力不得不停下脚步,回师争夺德州城,从而避免第一战区不得不炸开花园口的悲剧。

这个战役构想,符合目前的战场形势实际!

日军调动10个精锐师团、三个独立混成旅团、两个混成旅团以及大量的航空兵、重炮部队,企图聚歼在徐州地区的中**队主力,没想到却扑空了。此时的日军,犹如吃了人肉的疯狗一般,红着眼,正追着中**队的屁股猛攻呢,哪里会想到隐蔽在冀鲁边的八路军东进挺进支队会在他们的屁股上猛捅一刀?

此时的德州城,就是华北日军的大兵站!

从日本本土、从东北运来的白花花的大米、白面、武器弹药,从天津、关外,源源不断地通过运河、公路,运往德州城,再由德州城运往前线日军各部队。如果此时八路军攻占了德州城,缴获了日军储存在德州城的大量的粮食、武器弹药,前线的日军精锐师团顿时就会成为饿兵,想不停下疯狂进攻的脚步都不行!

如果日军主力胆敢不停下进攻的脚步,依旧不管不顾地沿陇海路、津浦路追击,占领德县的我军,就有可能配合冀中、冀南我军,把整个华北平原翻个底朝天,摧毁整个华北平原上的日伪占领体系,让小鬼子从七七卢沟桥事变以来取得的成果化为乌有!

这一点,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日军大本营绝对会看的很清楚的!

萧四明之所以敢制定如此大胆的计划,就是因为小小的德州城西连衡水、石家庄、太原,东接济南、青岛,北通北京天津,南通鲁西、鲁西南到陇海路,是侵华日军在华北平原的十分重要的战略支点。正是攻敌所必救之地!

萧四明兵力不足,东进先遣支队又是一支新组建部队,战斗力有限,不然的话,恐怕萧四明就敢挥兵直取北京或天津了!

攻占德州的作战计划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胡青云集团能否成功调动德州城内的日伪军和霍城集团能否让驻守吴桥到沧县一段的日伪军产生错觉,不敢快速增援德州。不然的话,日伪军依托德州城坚守,以萧四明率领的东进先遣支队的6000兵力,直接攻击德州城,代价肯定会非常大的!一旦攻城不顺,部队顿于坚城之下,吴桥到沧县之敌能够快速增援,就会对我军形成夹击之势!

如果把德州城的日伪军主力调出来,我军轻取德州城,然后就可以在野外迎战回援德州城的日伪军,就会攻守易势,战场主动权就掌握在我军手里了!

按说,萧四明是灵魂穿越者,而且,灵魂穿越前还精研战史,十分清楚此时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敌后游击,延安和八路军总部不会允许集中主力打运动战、歼灭战的。但是,萧四明生怕第一战区在无力拒敌的情况下,炸开花园口,以黄河水拒敌,造成无辜民众死亡89.3万人、1200万人流离失所的惨祸。

萧四明知道,炸开黄河大堤、引黄河水拒敌,不是哪一个人的疯狂臆想,而是早在1935年就已经由德**事顾问法肯豪森提出来了,在****专门研究对日战争的参谋人才中,也早已经反复酝酿了,那是一种弱者面对强敌不得不采取的战略!

没办法,敌强我弱,只要能阻挡日军的进攻步伐,什么办法使不出来?

而且,引黄河水拒敌,虽然是一种自残自戕的没有办法的办法,让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损失,但在战略上确实是起到了打乱日军战略部署、阻挡日军进攻步伐的作用。

就是因为决堤后的黄河水犹如脱缰野马一般从豫东南平原滚滚而下,分两路注入淮河,在大平原上制造了黄泛区,中日两**队才能隔河对峙,将中原地区的战局稳定了下来,日军华北方面军攻占郑州、沿平汉路快速南下攻占武汉的企图暂时破产了。从此,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方面军不得不分割在两个不同区域作战。

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19944年畑俊六指挥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打通大陆交通线、国民党


状态提示:第二四六章 兵围土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