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重生之铁血抗日>第一六八章 连镇

据陈再道介绍,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去年10月的太原会议上,把津浦路东的工作交给山东省委领导。山东省委派鲁北特委书记于文彬和原来隶属于河北省委的津南特委负责人马振华取得了联系,建立了冀鲁边工委,于文彬任书记,马振华任组织委员,成员还有邸玉栋等人。马振华他们在盐山发动起义,组织了一支队伍,名字叫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并在乐陵、商河、宁津、无棣、盐山、沧县共六个县建立了县委。后来,为了扩大统一战线,冀鲁边工委决定接受国民党的委任,把华北抗日民众救国军改称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

陈再道介绍说,冀鲁边只有三十一支队这一支掌握在我党手中的武装,大约有1000来人,势单力薄。2月份他们曾经派人来求援,东进纵队派津浦支队政委王育民带了一个排和一部电台去增援,没想到被六离会拦住了,杀害了王育民,把其他人员也扣押了,东纵正准备解决六离会的问题呢!

这些情况,不用陈再道介绍,萧四明心里门清。但王麓水、黄骅他们不清楚!

冀鲁边特委没有电台,山东省委又南撤到鲁南去了,联系不上。冀鲁边的情况,山东省委不清楚、河北省委不清楚,北方局也不清楚。除了萧四明,陈再道他们算是最清楚的人了。

当然,陈再道也只是知道一点情况,详细情况他也不清楚。

129师骑兵团到南宫后,东纵就开始整编部队了,依托原有的四个连队,加上地方武装和整编的游杂武装,成立了东纵一团,加上骑兵团,等于是有两个主力团了。

有了两个主力团的兵力,宋任穷和陈再道两个就大展拳脚了,在冀南大地上掀起了抗日风暴,就这几天功夫,又拿下了三个县城。

陈再道兴致勃勃地说,冀南的形势很好,照这样发展下去,可能得考虑成立冀南军区了。还得建立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组织民众起来抗日,支持我军作战。

萧四明知道,历史上4月下旬冀南军区就正式成立了。等到5月初,结束了反日军九路围攻的129师主力,就开始大举挺进冀南了。先到的是徐向前率领的两个团和五支队,刘师长、邓政委随后率主力作为第三梯队下太行。冀南的抗战局面很快就要彻底打开了!

见宋、陈二人在冀南平原上干的热火朝天的,王麓水哪里还能坐得住?拉着萧四明向宋任穷和陈再道道别,连在南宫短暂休整都免了,率领部队继续赶路,过枣强、景县,一路风尘仆仆,到了津浦路上吴桥县和东光县交界处的连镇附近。

此时已经是3月底了,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正在猛攻台儿庄,津浦路上火车汽笛长鸣,向德州、济南、泰安,向台儿庄前线运送弹药和粮草补给。

到了这里,再不给小鬼子来个惊喜的话,萧四明就不是萧四明了!

自从藏山祠后山接敌开始,萧四明部连战连捷,缴获丰厚,吃的都是日军的牛肉罐头、大米白面,连战马都是每天2.5公斤的精料,还有盐和草料。

现在好不容易走到了津浦路边,铁路上跑着给日军运弹药、粮草的火车,运河里也是帆影点点,一船船运的都是从天津大沽港卸下来的走水路运输的粮袜辎重,这不是在勾引先遣大队干部战士肚子里的馋虫么!

连镇是日军津浦路上的一个重要据点,扼守着津浦路和运河。拿下连镇,控制连镇火车站,就可以截断津浦路,给正疯狂进攻台儿庄一线的日军以震动,促其尽快崩溃!

用王麓水的话说,就是以攻占连镇,来拉开我军经略冀鲁边的序幕!

说白了,雄心勃勃的萧四明和王麓水要拿攻占连镇来立威,让冀鲁边的游杂武装看看清楚,来的是从平型关上下来的八路军主力,老老实实接受我军整编!

萧四明的计划是,奇袭连镇,控制火车站,截获日军的军列,然后吸引吴桥、东光日军来争夺连镇,打日军的伏击。

连镇虽然战略地位重要,但日军此时在山西和鲁南两线作战,平津地区仅有华北驻屯军混成旅团和新编的独立混成第五旅团,原本在北平、保定的独立混成第三、第四旅团都还在山西的寿阳呢,不但平汉路防守兵力空虚,津浦路兵力同样空虚!

津浦路北段作战时,日军沿津浦路攻击的主力是第十师团,协助第十师团攻击的,就是在碾子沟遭到独立营连续伏击、阻击的石田金藏魔鬼部队所在的日军109师团第118旅团,后续加入战斗的是日军第十六师团。后来,日军统帅部担心苏联会不会干涉,命令第二军沿津浦路攻击部队止于石家庄、衡水、德县一线,第十六师团就转向了平汉线作战,后又和第六师团一道,调至淞沪战场。

日军攻向山东时,同样是以第十师团为主力,109师团第118旅团协助,结束太原会战的第五师团调到保定休整后,也加入山东战场,攻占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后来,109师团第118旅团调到山西归建,第五师团承担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防务,第十师团承担津浦路津浦路沧县之济南之间防务。

现在,第十师团主力继攻占泰安、曲阜、藤县后,向台儿庄攻击,企图攻占徐州;第五师团派出坂本支队攻向临沂,协助第十师团濑谷支队争夺台儿庄。不料,防守临沂的庞炳勋部浴血拼杀,死战不退,加上张自忠两次增援及时,后来危机关头,第五战区派缪徵流57军和汤恩伯部骑兵团


状态提示:第一六八章 连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