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在司马略的送别之下,杜子扬率领南营两万大军,便要朝着鲖阳的方向进攻了。
“杜将军,本王便在固始等候将军佳音,将军请!”
杜子扬对着司马略行了一个军礼,说道:“大王放心,此战末将是立下过军令状,定然是会竭尽全力,将鲖阳收复回来的。”
“好!”
司马略站在众人前面,看着杜子扬消失在视线范围之内。
杜子扬,希望真的能将鲖阳拿下来,不然的话,前线的战局,恐怕会有些难了。
“诸位,便都回去做自己的事情罢。”
才来到固始,要做的事情还是有很多的。
首先,安营扎寨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了。
杜子扬此事正在路上,郭勇死后,南营的四位偏将,便也只剩下三个了。
而这三个之中,声望最高,手腕最强的,自然就是杜子扬了。
更别说是现在杜子扬受到司马略的重视,如今更是立下军令状。
声望,如今便更是寻常人所不能及的了。
南营的其他两个偏将,现在自然是以杜子扬马首是瞻的了。
但光光是马首是瞻,这对于杜子扬来说,还远远不够。
他要的是表态。
他现在已经是跟了齐王了。
手下这两万人,最好是能跟着他一起反水的。
若是不成,那就会坏了大事啊!
是故,行军途中,杜子扬特意将两位偏将召集到身侧,三人齐驾并驱的在途中。
“不知道杜将军如今将我等召见过来,可是有事?”
杜子扬轻轻笑了笑,说道:“诸位知道我是立下军令状的,此战必胜,若是不胜,我人头落地矣。”
南营的两个偏将以为杜子扬是怕此战不胜,要他们好生配合。
在这个时候,南营的两个偏将也该知道自己要如何表态。
要知道,在郭勇活着之前,也就是在广元侯为主帅的时候,南营士卒虽然不被排斥,也算是有口汤喝,但是肉是吃不到的。
如今郭勇死了,南营这一系的人便更少了。
只剩下他们三个人,自然是要互相帮衬的了。
若是杜子扬也没了,那他们两个人剩下来,故意在军中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抱团取暖,在军中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杜将军放心,我等定然竭尽全力襄助的。”
“好!”
杜子扬眼神闪烁,突然是问了一句。
“不知道诸位以为茂王如何?”
两位偏将互相看了一眼,说道:“茂王虽然身份高贵,但对军旅之事,不如广元侯,我看军中诸将,对他也不是很服气。”
杜子扬轻轻点头,再问道:“若是与齐王相比,茂王如何?”
两位偏将不知道杜子扬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但还时说道:“齐王如今丧家之犬,茂王虽然本事不够,但又诸位将军扶持,比之齐王来说,还是更好一些的,再者说齐王谋逆,人人得而诛之,茂王再是不济,也是陛下亲派的主帅。”
“不错。”
杜子扬眼睛眯了眯,嘴角却是微微勾起,脸上的表情很是和蔼。
“你们明白齐王不过是秋后蚂蚱便好,莫要到时候被齐王的人收买了,倒chā_wǒ一刀。”
“杜将军说笑了,我等岂是那种两面三刀之人。”
“如此便好。”
这番话说完,杜子扬心中也是有了计较了。
这两个人,要说服他们,恐怕很难。
毕竟自己跟随齐王,是因为有汝阳郡主的事情。
富贵险中求。
但对于这两个人来说,恐怕就没有富贵险中求这种东西了。
而是危险大于收益。
看来在鲖阳,这两个人活不得。
“吴将军,你带着人在前面先行,我等在后面压阵,到了鲖阳,先扎下营来,再做计较。”
“诺。”
吴姓将军离去,杜子扬再吩咐另外一个偏将压阵,便不再说话了。
他心中在思量如何能够攻下鲖阳的同时并且将这两个偏将除掉!
这是个问题啊!
若是有两军交战,将领单挑,那多好啊!
可惜,将领间的“单挑”,在真实的战场上基本不会发生。
两军阵前,两军主将出阵,在阵前捉对厮杀,最后谁谁谁斩谁谁谁于马下,然后将手中兵器一举,大军掩杀,取得胜利……
《三国演义》经常出现的这个场景,在真实的战争中根本不会发生。都要是那样打,还要兵有毛用啊?一个传说中的吕布岂不是扫平天下了?
事实上“单挑”源于对古代春秋时代以前所谓“致师”的误解。
“致师”就是挑战的意思,《逸周书》上记载:“王(周武王)将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商纣王)出。王使尚父(姜尚)、伯父(周公旦)致师焉。”
这段话的意思是,周武王率领三百五十量战车在牧野布阵,商纣王从朝歌城出城迎战。周武王命令姜子牙和周公旦致师(挑战)。
请注意,这里只是说命令姜子牙挑战,并不是让姜子牙和商纣王单挑。真要单挑的话,姜子牙八十多了,商纣王正当英年,而且史书记载商纣王力大无穷,能“掖九牛倒退”(拉着九头牛的尾巴拽着牛倒退,这或许夸张,但绝对不是虚构的)。
单挑姜老头儿加上周公一起上也死定了!
别告诉余姜老头儿会法术……这说的是历史,不是神话。
后来春秋时代屡屡出现在史书中的某大夫和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