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江山国色>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

听闻李靖没有攻下虎牢关,李渊眉头一皱。

虎牢关对于整个洛阳全局的战略地位,不用多说。不切断虎牢这要害,赵军的水陆援兵就会源源不断从河北,山东赶来,这样李唐攻打洛阳,也永远没有攻下的一日。李靖从虎牢关前撤退,说明着李唐南路大军已是没有余力,再取得任何进展了。

现在除非是李渊下定决心,要率军渡过黄河,否则随着李重九援军一到,洛阳南面的李孝恭,李靖大军,将陷入被动,甚至被包围的危险。

众将都是现在局势不利,再战下去也是没有多大进展,但他们都是屏息静气,等待着李渊的决断。

“裴卿你怎么看?”李渊将手一举,指在裴寂身上,点名这位重臣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裴寂收起两袖向李渊一躬道:“陛下,微臣以为这一次东征,已给与赵军重创,足以彰显我大唐国威,虽没有攻下洛阳,但是也是有了足够的收获,微臣以为既是目的达到了,那么收兵以备来日之战也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裴寂这么说,大营内左右大将虽嘴上不说,但心底一并赞成。连李建成也没反对,倒是李元吉嘴巴张了张,又重新不说。

听裴寂这么说,李渊却是怫然道:“裴卿是,什么重创,说白了,还不是见我南北两路大军都已是无力再打下去,故而请求才收兵。”

裴寂连忙垂下头去道:“是,陛下。”

李渊开口道:“这里是军议,朕与众将推心置腹的相谈,不要顾忌,尔等想说就说,不必修饰什么措辞。朕想要听实话,听你们从心底说的话。”

李渊这么说,那些刚刚想起身。随着裴寂附和,粉饰这一次作战不利的人都是不说话了。

帐内陷入一片静默。李渊目光扫过众将问道:“难道满帐大将,都没有直言一二的人吗?淮安王你有什么看法?”

李神通为李渊指名当下道:“回禀陛下,微臣认为可以再战。”

“怎么战?强渡黄河?”

“当然不是,一举而进黎阳,攻打黎阳城,夺取黎阳仓,有了足够兵粮后,再与赵军争锋。”李神通回答道。

“这话说的有几分见地。但是黎阳城附近,有赵军五万游骑,我军从河阳出兵攻打黎阳,不说粮道拉得如此之长,兵粮又足够吗?”李渊反问道。

“这……”李神通一时失语。

李渊道:“淮安王,军国大事,你想清楚再回朕。”

“诺。”

这时候一将言道:“陛下,末将有话说。”

李渊看去,原来是刘弘基。

李渊道:“好,说。”

刘弘基道:“微臣也认为。眼下再战下去,也是军心疲惫,所以微臣与裴公的意见的一样的。趁早退兵方才是上策。”

李渊点点头道:“虽是意见一样,但满堂大将只有刘爱卿,说了实话。”

刘弘基垂下头道:“陛下,微臣不过是有一说一,眼下我军退兵,赵军有可能大举反扑,我猜测赵军下一步,不是河内,就是河东。河南,还请陛下派得力大将守备。”

裴寂开口道:“刘将军的话不对。赵军是会反扑,但却不可能是大张旗鼓。连番大战。赵军也是损失不小,我军军粮耗尽,赵军军粮也是消耗了无数。”

刘弘基反对道:“那不一样,赵军有洛口仓,黎阳仓在手,兵粮源源不绝,何来消耗之说。”

“就算兵粮没有什么损耗,但钱财的花销,士卒的伤亡,兵杖的损耗,却是洛口,黎阳两仓弥补不上的,”裴寂言道,“陛下,微臣主管户部以来,对赵军的国力有清楚的判断。”

“根据多年的刺探和估算,眼下赵国的国库收支,我们已是大体了解了。大赵每年岁入近二十万,主要是这几块一是怀荒,御夷二镇与塞外的贸易,此一进项,每年从中得利,绢八万匹以上。二与百济,新罗的海贸,大约在一万匹之间,三为幽京,太原各郡天亩收入,估算在五万匹至八万匹之间,民债每年向民间借利也在五万匹,以及今年征高句丽,破国后,也得其国库值两三万匹。”

裴寂这么说,唐军士卒都是倒吸一口气凉气,没料到赵国凭着怀荒,御夷二镇收入竟是这高。而李唐就算占据了富饶的巴蜀以后,每年国入也不过二十多万。

裴寂道:“不过赵国花销更大,李重九登基以来免除了丁税,并取消百姓役税,改为以酬代劳。去年李重九攻灭刘黑闼后,为了拉拢人心,免征了刘黑闼治下河北各郡三年的税赋,得了山东后也是如此,所以这都是在花钱。”

“而且赵国每一年都在打战,海上打造战舰,海船,陆上打造兵甲,都是花销巨大,微臣可以肯定眼下赵国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所以这一次大战之后,他们也无力进一步发动大的攻势。”

李渊点点头道:“裴卿这几年功夫没有少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裴寂连忙道:“多谢陛下夸奖。”

李渊道:“诸位,既然如此赵军没有余力,我军就留下部分人马镇守,其余各部退兵返回关中,荆襄,各位没有异议吧!”

众将一并称是。

李渊又道:“不过赵军既是无力反扑,朕也不能掉以轻心。刘卿说得没错,河南,河东,河内三处都是要害的地方,必须要大将镇守。”

刘弘基道:“陛下,河南乃是天下之中,八方汇通之地,人口之盛,更是甲于各地。而我军当初得到河南后,留下的都


状态提示: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