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欧足联当时的决定多少有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毕竟二战结束不久的欧洲各国期待交流和沟通,在国与国之间联系还不甚方便的前提下(首届欧洲杯是于196o年举行的),各国城市之间凭借体育赛事加强交流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想法。可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实很残酷,博览会杯的筹备工作和赛事运行却做得一团糟,一届比赛打了足有3年之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冠军杯的空前热烈。在《队报》记者哈诺的提议和皇马主席伯纳乌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国劲旅高涨的参赛热情下,首度开打的冠军杯就走到了由欧足联亲手创办的博览会杯前面,并且越办越好。
不过欧足联的明智也就在此显现了出来,他们很快向着这项前途似锦的赛事抛出了橄榄枝,而赛事的组织者也识时务地将管理权正式移交给了欧足联。以后两大杯(也包括已被取消的优胜者杯)便始终熠熠星辉到如今。
这一段典故很有意思:一个民间组织的赛事取代了欧足联创办的赛事成了如今欧洲足坛至尊荣耀的象征,参考一下历史环境,也是只有那个年代才可以发生的事情。彼时欧足联也是成立不久,正是需要政绩工程不断加强自己声望之时,因此可以容许冠军杯这个“养子”进入自家门庭,要是搁在今日当万万不可能。
冠军杯以养子身份进入欧洲足球的大家庭,日后却始终盘踞于家族掌门之位,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除了一种比联盟杯更优的良性循环之外,也许从举办这项赛事的出发点就决定了以后二者的命运。为什么这么说呢,冠军杯既然起初是记者观赛后倡议,俱乐部主席大力支持,那么肯定更多地考虑到了足球的竞技性和娱乐性,而这才是足球这项运动的本质和她应该带给人们以享受的地方。与之对比,欧足联的城市博览会杯当时还需要每座城市组队参赛,固然可以加强某坐城市之间和城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其目的定有相当程度不在足球比赛本身上,要不然一项处于管理之下的博览会杯的组织怎么会比民间自发的赛事还要乱?按理来说,民间组织的比赛一般不是很正规,而且从人、财、物力的支持度和协调性上肯定比不过正规赛事。但冠军杯有了一个最大的有利因素,那就是她符合足球运动本身的发展规律,以俱乐部为参赛主体,更加讲求竞技性,既然是运动,本来就是为了看着玩的,玩的高兴的,一开始就给她加上那么多的枷锁,自然就变了味道了。当然,随着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人们自然会赋予她更多的内涵与意义,但这样做的前提毕竟是发展了之后,在伊始阶段承受过重的分量显然是对足球运动的摧残。
由于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冠军杯和联盟杯从一开始便分道扬镳,一个走了阳关道,一个几乎走了独木桥。
现在,冠军联赛成为全球球迷瞩目的赛事,火爆的不得了,欧足联也是赚的盆钵满满,在这个时候,欧足联又将注意力放在了联盟杯这一项他们自己创立的赛事上面,欧足联有意重点扶植一下联盟杯,看看能不能将这项不太受到重视的鸡肋赛事也重塑金身。
首先,他们就是加强了对于联盟杯的宣传力度,在媒体宣传中,豪门的风光自然是引人瞩目的,但是,联盟杯中的豪门寥寥,自然是和冠军联赛的参赛球队没法比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宣传英雄就成了另外一个趋势了。杨帆在联盟杯的射手榜上面一路领跑,并且带领沃尔夫斯堡这个名不见经传猛进,现在看起来,杀入联盟杯八强也是问题不大。
所以,欧足联也就将注意力放在了沃尔夫斯堡和杨帆的身上,再加上沃尔夫斯堡的背后的大众公司的运作,他们打算重点宣传杨帆和沃尔夫斯堡,决心打造一个新的英雄出来。
可以这么说,杨帆这也是搭了欧足联的顺风车了,当然,从根子上来说,这也是他自己争气,在球场上用一粒粒进球为自己赢得的尊重!
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领域,有实力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