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四到六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其中,心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心源性心搏骤停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有效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根据心电图特征及心脏活动情况心搏骤停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两百到五百次/分,这种心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百分之八十。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三到五分钟出现。
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室肌可断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q波群,频率多为二十到三十次/分以下。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动脉也触及不到搏动。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
心搏骤停的以上三种心电图类型及其心脏活动情况虽各有特点,但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是共同的结果。全身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及相关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导致无氧代谢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急性缺氧对器官的损害,以大脑最为严重,随着脑血流量的急骤下降,脑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迅速降低,细胞不能保持膜内外离子梯度,加上乳酸盐积聚,细胞水肿和酸中毒,进而细胞代谢停止,细胞变性及溶酶体酶释放而导致脑等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缺氧对心脏的影响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严重缺氧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而发生不可逆损伤。持久缺血缺氧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等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并发症。
吴修与急诊的医生都颇为熟悉,他和他所跟的张主任也很是投缘。查完患者后,他便主动跟张主任说道:
“张主任,我觉得我们科室简直就是一出家庭lún_lǐ剧啊,没想到这些患者的情况会这么复杂。”
张主任小声地说道:“也是,你看那老太太,就喝农药的那个,那老太太也是可怜啊,她有个奇葩儿子,那儿子不管老人也就算了,居然还为了一点钱,带着几个家人一起打老太太,你说,这老太太能不心寒吗!这一闹,老太太一气之下便喝农药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不然这老人也活不下去了。”
吴修听后皱眉摇头:“现在这个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啊!世风日下啊,要我生了这么个不孝子,打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