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总参谋部在三方结盟的问题上给出的方案就是尽早对三方势力中最弱的刘备动手,在其他方向给曹操和孙权以压力,迫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由于草原上汉军的优势巨大,使得并州、度辽地区已经成为了非常安全的内陆地区,边防重任已经转移到了北庭都护府和幽州的肩上了。
公孙度的臣服,也解除了辽东方向的后顾之忧,使得可以动用的机动兵力空前的富裕。
中央海军的出现,也使得水军的优势向中央军倾斜。
特别是中央海军长江口海战的大胜,使得东吴对自己的沿海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水军力量受到中央海军的极大牵制。
现在中央海军的造船速度大于配套火炮的制造速度,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
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大部分新造的火炮被调往江州,以加速长江舰队的建成。
八月,荆州之战正是打响,徐庶率领的第三师、第五师、第十五师、第十六师乘坐长江舰队的运输舰开始顺江东下,开赴荆州。
第十七师留守益州,这其中的第三师、第五师、第十五师都完成了燧发枪的换装工作。
而长江舰队的攻击舰队则领先运输船队一步,先沿江而下了。
出了益州的长江就马上进入了著名的三峡,这里面水流湍急,礁石险滩密布,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并不利于防守。
所以刘备将防守长江水道的重点放在了夷陵地区,长江至此江面变宽,水流迟缓不少。
刘备将原先安置在公安水道防范东吴的配重式抛石机悉数搬迁到了夷陵的长江两岸。
又在这段水道中安置了六条拦江铁索,这可是极大的耗费了刘备领地中的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铁料不足,甚至将不少平民百姓的农具和铁锅都收缴了。
不过这些变动尽在中央军情报部的掌握之中,甚至就连抛石机的位置,拦江铁索的长度、重量也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早就提供给了徐庶。
所以长江舰队除了三峡之后,并没有急于继续进攻,而是将中央军的陆军部队用运输舰运到了巴东,直接在这里登陆。
如此一来,省去了陆路行军的劳累,运输大量辎重粮草也比陆路来的便捷和节省。
中央军分工明确,徐庶负责攻进长江南岸的荆州军,长江北岸的荆州则由张辽、诸葛亮负责。
因为襄阳还在曹操的控制之下,中央军只能是绕过襄阳,从房陵方向出发,南下荆州。
张辽手下可以调动的军队更多,第二师、第七师、特战师、警备二师、荣一师、骑兵一师、骑兵三师,七个师都是老牌主力师,全部完成了燧发枪的换装。
另外吕布身边还有第八师和骑兵四师,担负起了驻守南阳,警戒监视曹操动向的重任。
这一次南北两路大军,总共出动了十一个师,就是为了以绝对优势兵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不给刘备喘息之机,也断了曹操和孙权援助他的念想。
所以徐庶的大军出川的同时,张辽的大军也开始向南进发。
刘备在入川援助刘璋的时候,与中央军那一战,损失了三万精锐步兵,虽然这两年时间,人数上已经恢复建制,甚至还更多一些,可是战力和装备都无法相提并论了。
是的,刘备的日子太不好过了,他只有半个荆州之地,最富庶的部分还被其余三家瓜分,刘备的财政十分紧张。
所以损失的三万人好招,可是损失的三万套装备和武器就不好打造了。
现在的这些装备,有不少还是结盟后,曹操和孙权援助给他的。
所以张辽的大军进攻之时,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敌人。
中央军的几个师一个个都抢着打头阵,最后还是决定轮流出阵,其中数张辽的老部队第二师作风最勇猛,他们一天前进的距离愣是和骑兵一师一样远。
曹操果然没有轻举妄动,直接出兵,不过情报部的情报显示,魏军的部队有向荆州调动的迹象。
因为魏军的四周都与中央军接壤,所以他边境上的各支部队都是不能调动的,其实他能调动的就是郭嘉一手训练出来的那支机动军团,以虎豹骑为核心。
这支部队的人数已经扩充到了十万人,是曹操手下的头号王牌,能调动到荆州的也只有它了。
东吴方面据说是派出了一支规模不大的水军来增援刘备。
张辽的大军一路行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荆州军都是望风披靡。
进攻方向上的各县基本上都是中央军一到,就开城投降,没有顽抗者。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蒯越和李严的很大功劳,蒯氏兄弟和李严与许多荆州官员以及世家豪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别是蒯越更是加入了情报部,甚至成为了情报部荆州地区的负责人。
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和情报部庞大的网络,在荆州内部进行了大量活动,有许多官员和中下级军官都被他收买拉拢。
李严则在念完中央军校之后,就到第二师任职,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营长。
想当初,他可是荆州军主将之一,统领过三万大军的。
不过这种转变对他来说适应的很快,毕竟中央军校历届学员之中有许多这样的人,比如张燕、黄忠等人。
所以李严并没有觉得怎样,他甚至主动申请担任侦察营营长,走在全师的最前面。
一路行来,利用他的人脉关系,还劝降了一座县城的守将和一千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