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只对尚书令负责,而尚书令直接对皇帝负责,当然,在现在这个阶段,尚书令只对大司马吕布负责。
吕布自己有开府之权,他府中僚属兼任了六部官职,而吕布的中央陆军总部就相当于兵部。
直到将来兵部改为国防部,才将兵权从统治者一人之手收归国有。
三公九卿还需要皇帝的任命,而这个尚书省六部,则完全是吕布一个人说的算的地方。
贾诩自然责无旁贷地成为了首任尚书令,总管六部事务,所有六部的奏折、中央政令、政策的指定、审核与贯彻执行,都需要贾诩的审阅,再上报吕布。
尚书令即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他还有几个副手,则是尚书仆射。
吏部尚书为华歆,他还兼尚书省仆射。
吏部为六部之首,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爵位的封赏、世袭、承继、民间贤能之士的选拔、推荐都由吏部负责,地位尤其重要。
户部尚书为沮授,同样兼任尚书省仆射。
户部掌管全国土地、田产、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相关事务,当然也包括了农业生产,发展商业等等。
礼部尚书为法衍,掌握国家相关的礼法、祭祀、外国、藩属的往来,全国的教育事业等等,吕布把医疗也划归礼部管理。
兵部尚书为高顺,兼尚书省仆射。
正常来说兵部是管理所有与军队有关的事务,因为有中央陆军总部的存在,兵部就主管军工生产,军需补给,采购,全国兵役的征召,阵亡,受伤将士的抚恤,退伍士兵的管理,军事教育等等。
路政和船政也被划归兵部管理。有些工作和职能与中央陆军总部下属部门是重叠的,一般都是一个官员身兼两职。
而中央陆军,屯田军,游牧军,地方守备旅,各大军校,训练基地的具体事务则还是中央陆军总部直接管理。
刑部尚书由满宠担任,掌管全国的刑法制定,复核各地的案件,刑狱。
吕布比较偏重于以法治国,在自己的力所能及范围内,做到司法公开、公平、公正。
最后一个部门就是工部,工部尚书为马钧,不过这只是一个荣职,马钧每天事务繁忙,哪有空闲操心政务?
所以工部的具体事务都是由工部侍郎贾逵负责,工部掌管了全国的园林城池、水利工程的营造,手工作坊的运作管理,路政和船政在战争时期归兵部,和平时期则应该归属工部。
两省六部将原本九卿的职能,划分的更清楚,更合理,部下有司,他们会具体细分更清晰的职能范围。
而且各部尚书都由适合、擅长的人物来担当,工作效率也得到了了极大的提高。
张郃的骑兵一师第一个补充整编完毕,因为在虎牢关之战的时候,骑兵一师损失最小。
吕布任命张郃为凉州刺史,带领骑兵一师到凉州赴任,并且做好接应法正的准备。
现在的凉州只有张杨的第六师驻守,兵力有些捉襟见肘。
张辽转任司隶校尉,原来的司隶校尉张济则接替高顺,担任了卫尉。
张辽主要负责河东、河内、河南和弘农四郡的防务,第二师、第四师、骑兵七师都由他负责。
徐晃仍然担任并州刺史,但是节度度辽、并州、幽州三地军务,除了原来的骑兵二师、骑兵五师、骑兵六师、匈奴仆从军。
又新增了第七师和编制为两个旅的鲜卑仆从军,再加上游牧部队和屯田军,地方守备旅,可谓人强马壮。
关中三辅和汉中地区则由中央陆军总部直辖,其中汉中地区由徐荣的一师和方悦的五师驻守,徐荣兼任汉中太守。
关中三辅地区则集中了警卫一师、警卫二师、荣一师、三师、特战旅、工兵旅等部。
大半年的时间,训练了不少新兵,补充到了各主力部队,最少从人数上补齐了虎牢关大战的损失,不过实际战力的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
这段时间,关东诸侯彼此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是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旱灾、蝗灾也接踵而至,人民苦不堪言。
本来是曹操与青州军、刘备三家抗衡的战局,可是随着冀州袁绍的加入,曹操终是大败,一己之力如何敌得过三家联手?
肥城一战,青州军大败曹军骑兵,袁绍的大将颜良则领兵从侧翼攻占了聊城、东阿。
曹军众将无人是关羽、张飞的对手,许褚虽勇也敌不过二人。
曹军一退再退,一直退到昌邑、定陶、濮阳一线,才止住颓势。
此次出战,不但未能收回三郡,反而又丢了半个东郡和东平国、任城国,半个兖州落入敌手。
不过,三方联军在共同对敌之时还算团结,可是一旦占了上风,到了瓜分战果之时,便又互相猜忌,争执不下。
袁绍出兵最晚,却要抢夺最多的地盘,青州和徐州自然不肯答应。
双方险些拔刀相向,最后袁绍还是忌惮青州军和刘备的联手,做出了退让。
也因此,三方短暂的联盟,便不复存在。
更无人再去攻打曹操,曹操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曹操不敢北上和东进,便再次南下,从刘表和袁术的手中取得了颍川郡,汝南郡全部的县城。
刘表是主动退让,袁术则是一败再败,最后整个豫州除了沛国大部还在刘备手中,其余各郡国尽入曹操之手。
曹操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实力得到迅速恢复。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