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蒙冲的船桨仍然保留,不过冲刺之时,却会改成脚踏动力,马钧根据吕布的设想,结合了自己研制的水车的经验,最终做出了一套传动机构。
脚踏动力比划桨还要快的多,用来冲刺最好不过,平时还是划桨为主。
吕布又在蒙冲的船首下方设计了一个撞角,有些借鉴了古希腊的撞角战术。
蒙冲以高速冲撞敌人水线以下的船舱,在这个时代可是致命的伤害,屡试不爽,测验之时可是百发百中。
其次是改造升级的斗舰,就是双层甲板的战船,在每一层甲板上加装了数架连珠弩炮。
还有前方和左右两侧的三个拍杆,拍杆就是类似于杠杆的一根粗木,高高竖起的一端安装有沉重的铁锤。
靠近敌船之时将它快速放倒,靠它自身的重量加上重力,来砸破敌舰的甲板和船舱,然后再用绞盘绞起,循环使用。
这在冷兵器时代的水军战场,却是非常实用的大杀器了。
最后一种新式战船就是升级版的楼船。
吕布只制造了一种三层楼船,他倒是有四层楼船,甚至是五层大楼船的图纸,以及有经验的工匠。
可是他觉得黄河之上三层楼船足够强大了,而且造船的船坞也没那么大。
他和马钧以及造船工匠一起研究了一种新的造船方法,龙骨造船法,并且开始使用水密隔舱技术,使得中央军的战船有很高的抗沉性。
全船从前至后,有三根主桅杆,这里的风帆就是楼船驱动之力的主要来源。
但是在底层仍然保留了数十个船桨,冲刺和进退之时可以用划桨来驱动。
从下至上,三层建筑呈宝塔状,每层都布置了数量不等的连珠弩炮,中间一层前后还安装了四架可旋转的人力投石机,最上层甲板上则安装了两台配重式抛石机。
另外,前后各一,左右各二,共有六座拍杆。
此外楼船还携带了三百名兵士,专门用来接舷作战之时,冲上敌舰作战用的,这恐怕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汉军陆战队。
中央军共训练了六千水军突击旅,用来接舷、靠帮作战,都是既会陆战,又识水性的两栖人才。
仅楼船一项就可以想象吕布投入的人力、财力。
黄河舰队的正副统领为徐盛和李蒙,李蒙在加入董卓的西凉军之前,就是纵横黄河中上游的江洋大盗,水寇。
而徐盛更是在海边长大,从小在货船上做过水手、船老大,两人都是熟悉水性和舰船。
吕布又亲自给他们讲述了不少适合与这个时代的舰船作战之法,和经典战例。
所以徐盛和李蒙的水军观念、战术思想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水军将领,只是欠缺实战而已。
所以当双方在黄河宽阔的水面上遭遇之时,中央军不紧不慢地的在原地将阵型展开,并没急于进攻。
中央军所有的斗舰和楼船都是以侧舷接敌,蒙冲战船都藏在舰队的缝隙之中,等待机会。
斗舰排在了前排,五艘巨大的楼船则坐镇在舰队的后方。
侧舷接敌,抢占t字头,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抛石机的远程优势,这当然也是吕布教的。
中央军是顺流逆风,而冀州水军则是逆流顺风,大小战船都拼命鼓起风帆,船桨划动,拼命的想要接近中央军。
冀州军的大船体积就相当于中央军斗舰的大小,不过它们没有装备拍杆,只能依靠弓弩和接舷作战来取胜。
冀州军的小船个头与蒙冲相当,战法同上,顶多使用一下火攻。
中央军则无论斗舰还是楼船全都配有拍杆和连珠弩炮,楼船上还有投石机。
水军的投石机通常使用六十斤和一百斤两种石弹。
人力投石机,使用六十斤石弹,可以投出一百多丈,一百斤石弹也可投出八十丈。
配重式抛石机则要远的多,六十斤石弹,可投出三百丈以上,一百斤石弹也可以投出二百丈。
当然楼船上装备的两款投石机,都比虎牢关的同类型投石机,精简了不少,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需用的人手都缩水不少。
它们的威力和射程自然也小了一些,不过水军战场之上,仍是无敌的。
它们的底座都设计成了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无死角的,所以才安在了顶端的两层甲板。
一艘楼船就是十门投石机,五艘楼船则足足有五十门投石机,侧舷接战,可以使这些投石机同时投入作战,远程火力得到了最大化利用。
所以当冀州军的战船们冲刺到三百丈之内时,楼船上的大家伙们就开始投放六十斤重的石弹。
一开始的精度自然很低,可是这些大石头在冲锋的冀州军战船周围掀起了冲天的水柱,甲板上都被溅起的水柱打湿。
郭嘉等人的座船也进入了抛石机的打击范围,不时就有一颗石弹从天而降,激起很高的水柱,甚至近的紧擦船舷,打湿众人衣襟。
郭嘉深深地被震惊了,中央军也有投石机,倒不意外,可是能投出三百丈之遥,就可怕了。
吕布又一次走在了众人的前头,虽然投石机不是新发明,可是吕布魔改过的就是另一幅模样了。
霹雳车投四十斤石弹也顶多就二百丈,中央军这可不止四十斤石弹,竟然能达到三百丈。
中央军的抛石机发射的时候使用了齐射之法,因为大家的配重一样,抛石机的尺寸也一样,石弹的重量一样,所以落点的距离就应该一样,齐射就可以形成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