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超级悍匪>第四十九章 独立师VS精英双旅团(四)

覃天的脾气在场的都知道,他打仗从来不贪,只要队员们按照之前规定打完枪中的子弹就算完成这次的伏击,现在队伍中的人基本上都理解覃天这个做法是多么的理智,因为你稍微慢一点,只要鬼子一还击,你再想走就不容易了。

覃天打伏击最喜欢用闪电战,他的理念就是越快越好,时间长了自然会生变,覃天经常的给大家讲先辈戚继光杀倭寇的故事,虽然冷兵器和热兵器没法比,但是以最少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是覃天一直追求的,先辈就是自己的榜样。

想当年戚继光歼倭寇上万,而自己的军队只牺牲十六人,这是冷兵器时代神话般的战绩,覃天最仰慕的古人就是他了,现在自己也在和倭寇鬼子打仗,虽然人家的战斗力是很强,但是只要战术适当,战机把握准确,覃天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覃天是计算过每次伏击的时间和射弹量,每个冲锋枪三十颗子弹,捷克轻机枪才二十发子弹,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三十发子弹,日本九六式轻机枪也是三十发子弹,这九六式机枪比大正十一式可好多了,但是覃天这里没有几挺。有还都是之前缴获的。

四百多人每个人打出至少二十发子弹,这就是多少颗子弹啊,就这些人的枪法,又都是打一些活靶子,小鬼子怎么能不一片一片的倒下。

重机枪手也是如此,只要大部队打完,他们也就立即停止。这是覃天战前就叮嘱必须要求做到的。所有的队员不敢违抗,打完之后连头都不回的立即撤退。

这一次的伏击让清水和久保倍感诡异,之前的两个中队的人呢?怎么一点动静就消失了呢?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三百多人被人家几乎是用弩指到脑门子杀死。

又是好几百个鬼子在这次伏击中被干掉,而此时的覃天带着大家已经到了后面的伏击点。他为什么这么严格的掌控时间,就因为自己军队中的每个人都是宝贝疙瘩,他不会给鬼子任何反击的机会让这些宝贝身处危险。

大憨这次算是过足了瘾了,这家伙随身带着的是一挺捷克轻机枪,他给自己数着打死的鬼子数呢,两次的伏击倒在自己枪下的至少也有六七个,兴奋的他差点唱起歌来,其实很多人都和他是一样的心情,这个时代还有比痛痛快快杀鬼子更幸福的事情吗。

东路进攻的久保长奈军队被伏击,南路的野口田旅团同样的受到了一样的伏击,张佳88狙击枪的微光瞄准镜看的比覃天的望远镜还要清楚。鬼子的一举一动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可笑的是鬼子还以为自己的行踪很隐秘,都猫着腰端着枪蹑足潜踪的走着。

同样的地雷被引爆,燃烧瓶在鬼子人群中爆碎,大片的火光把鬼子照的无处遁身,掷弹筒、机枪、冲锋枪、重机枪的怒射,鬼子像麦子一样的被割倒。加上手雷在鬼子群中连连爆炸,把野口田炸的都分不出来东南西北了。

和覃天他们一样的伏击,不过野口田这边没有两个中队一字排开搜索的情节,而是一通的迫击炮轰炸,根本就没有目标,他们都是凭着感觉放炮。

东南两处开始交火,在外围等消息的记者们远远的跟着,因为其中有很多的外国记者,久保长奈知道有不少跟在队伍后面,不过他也没想管。因为如果这次自己胜利了,这些记者就是最好的见证人,当自己带着属下踩着覃天他们的尸体时候,最好这些记者也在场]

你们不都关注这场仗吗,久保很自信自己能战胜覃天扬眉吐气,他要震慑一下和帝国不友好的国家,让他们知道大日本帝国的军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这些记者中有很多都是外国间谍,所有的人没有想到,覃天这么快就和鬼子交火了,听声音都是汤姆森冲锋枪和机枪,这是伏击!这些记者中很多都是行家,一听这火力和爆炸声就知道是覃天的队伍在打伏击,因为日军的武器没有这么杂。

“果然是覃天啊,面对数倍的敌人还敢打他们伏击,这真是英雄虎胆啊!”一个大公报的记者不由的赞道。

“的确如此,覃天的胆识简直就是无以伦比,听这声音好像是两个方向传来的,本来兵力就少的独立师居然还敢分兵作战,怪不得这场战斗举世瞩目,的确是值得研究的一场战斗,如果覃天胜利了,他这就是创造了奇迹,这绝对是热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它将永留史册!”申报的记者也激动的说着。

这两人一看就是真正的记者,旁边的记者都顾不上说话,手中的照相机的快门连续的按着。

看到前面火光冲天,记者们都赶紧的照相,因为离着比较远,但是这些记者还是从火光中能看到空中飞舞的人形物体。

“这是日军士兵被炸飞!”有明白的人惊呼出声来。

“咔嚓!咔嚓!咔嚓!”

相机的快门声连续不断的响着,这些记者生怕错过了那飞舞的尸体。这些记者都跟在东面进攻的久保旅团的后面。他们现在才知道日军是从两个方向进攻覃天的。

人群中关露紧张的拿着一个照相机比划着,她是担心覃天他们的安危才冒充记者来观战,其实冒充记者的可不是她一个人,其中有很多势力的人都派了人,其中就有杜月笙、国共两党等。

这些人心思可都不一样,杜月笙其实最羡慕覃天这个年轻人,自己恨鬼子绝对不比覃天少,但是让自己和他一样带着队伍和鬼子干,自己还真就不行,于是他心里也想好了


状态提示:第四十九章 独立师VS精英双旅团(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