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崇祯本科生>第五百四十五章:胡一清的指挥艺术

胡一清心在颤抖,俗话说人总是在担心什么的时候恰恰就会遇到什么。

他在一昼夜里做出的部署,在第二天巳时就被函谷道中缓慢前行的敌军骑兵的现实击打得不见踪影。

胡一清心里明白,敌军主力到了。不是他的部署有错,而是敌人太强。

怎么办?胡一清的手中只有六千兵,可是他要面对函谷道两边的和函谷关本身的防守。防御线拉长足足有十几里宽,无论如何兵力都不够。

此时此刻,胡一清想到的依然是那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要想达到这个战术手段,首先就是要放弃传统的地盘争夺观念,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拼命。胡一清想到:如果自己就这样放弃了函谷关,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前途就此没有了?

挣扎了片刻之后,胡一清觉得自己需要在军队和函谷关之间做出选择。他想到如果自己把大半个师的士兵丧命在函谷关,也未必就守得住。

“撤!”胡一清决定选择保留住六千战士的生命。

作为一个指挥官,学会打仗是基本技能。怎么样指挥作战?那就是把作战方式转变成以自己的军队最擅长的方式进行,而不是让敌人发挥他们的优势。

然而,明军撤离函谷关之后,去向哪里?是去洛阳吗?

显然不能。如果不战就这样撤向洛阳,胡一清恐怕要被宪兵直接逮捕,而他也会被整个明军耻笑。

胡一清做了一个决定,他打算带着所有的部下去攻击函谷道两侧的一个侧翼。这样一来,无论从地形还是兵力上,双方都可以一战。胡一清选择的是函谷道西面的青龙山,这里地形险峻,有利于军队布防。

夏国相默默地等待着函谷道两侧的进攻慢慢向东前进,喜悦的心情慢慢地爬上他的脸庞。如果不出意外,在今天太阳落山之前,大军一定会抵达函谷关城下。

到时候都不需要大炮,只需要派几名敢死之士带着新式huǒ yào包炸开关门,这个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就会塌在自己的眼前。

可是,事情的进展却出乎了夏国相的意料,他左翼的进攻异常地顺利,而右翼的进攻却遭到了fǎn gōng。

“什么情况?”夏国相脸上开始不高兴了。

一柱香时间过去,顺着函谷道,一队周兵居然就顺着这道峡谷从函谷关方向跑了过来。

“禀报将军,函谷关守军弃关了。”

“弃关?”夏国相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右面的山岗上明显还在战斗,可是为什么明军会弃关?阴谋吗?

夏国相打算派一小队骑兵顺着函谷道去函谷关看一看,他不是一个会被空城计吓倒的将军,自然也不会放弃已经到手的战果。

就在夏国相派兵去接收函谷关的过程中,胡一清正在一个高处用望远镜观察着周军的行动。如果说这个时候明军出手,或许能给周军造成一些麻烦,但是胡一清决定不出手,他只打算用有限的力量守住青龙山的阵地。

周军的行动很顺利,函谷关就这样很容易就到手了,夏国相高兴之余赶紧派人给西安送捷报。

等到夏国相身处函谷关关城之后他发现了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些细节。函谷关很完整,但是这里没有守城的大炮,没有粮草,也没有一件兵器。就仿佛这个地方是刚刚才修建好的一样。

夏国相不理解,为什么这样一座重要的关隘上面会连一座防守的红衣大炮都没有。

吴三桂的确得到了燧发枪、蒸汽机和新式huǒ yào的技术,但是大明的铸炮技术他根本不知道。吴三桂的大周还以为大明的铸炮依旧是跟后金的红衣大炮技术差不多。

因为后膛炮没有大规模装备,吴三桂就没有发现这个区别。十五军根本就没有装备重跑,他们的大炮在撤离的时候直接拆解背走了。

夏国相有些失望,他敏感地预感到到手的函谷关就是一个鸡肋。因为他带过来的步兵几乎都陷入到了两翼的追缴战中,唯一能守函谷关的确是五千骑兵。

骑兵当守军?是在开玩笑吗?

夏国相明白,明军的援军很快就会增援函谷,而他的援军还不知道从关中出发了没有。因为这次军事行动,吴三桂给的任务就是试探,压根就没有做好全面攻击大明的准备。

又或者,这个到手的函谷关就是一个诱饵,非常诱人,但是得到它的人吃还是不吃呢?夏国相打算把这个问题交给吴三桂去决定。

函谷关战役的第三日,夏国相的粮道还没有任何的影响,唯一让他感到不舒服的是他撒出去的步兵很多都失去了消息。

夏国相当然不相信这么多士兵会在一天一夜的时间在这茫茫大山里被明军消灭,唯一的解释就是双方还在更远的地方厮杀。尤其是他的右翼,还时不时地从一些山谷中冒出的青烟可以窥探出双方的厮杀还在继续。

夏国相没有理会这些,他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考虑怎么样守住函谷关,于是他对函谷关之外的战斗一点也不关心,那些小规模的战斗在他看来如同隔靴搔痒。

而胡一清正亲自带着一个营的兵力跟周军厮杀。

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十五军发挥优势的战场。没有了阵地的约束,明军士兵就像是一个个狩猎的猎人,他们可以以最小的三人组队方式藏身在任何一处,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什么是特战?实际上游击战也是一种特种战。但是更专业化的士兵参


状态提示:第五百四十五章:胡一清的指挥艺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