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血色唐末>第一百六十七章 济水河水战(求收藏)

济水河上,宣武军和感化军大大小小的战船在河道上绵延数里,不过北方的因为水战少,很多战船普遍偏就算双方主将的斗舰战船也是不大。

曹州水军的都尉木和尚正在船上指挥水战,他乘坐的叫指挥船名叫斗舰,长七八丈宽三仗,在船身内五尺又建了个棚子与船体外边女墙一样高,下面的有百余弓弩短刀手,然后在木棚子上又建了女墙,上边列又有数十感化军弓弩手,在船的前后左右树旗子、幡、金鼓,这些用来指挥作战和壮声势的东西。

河面两军中其实小船比较多,主要是北方的河不是很大,大船行动起来不方便,更多的是乘坐数十人海鹘战船,这种船它可以在恶劣天气作战,船的体型不大,船形头低尾高,船身前宽后窄,是仿照海鹘的外型而设计建造的,船舱左右都以生牛皮围覆成城墙状,以防止巨浪打碎木制的船体,并可防火攻,牛皮墙上亦加搭半人高的女墙,墙上有弩窗舰孔以便攻击,甲板上遍插各类牙旗并置战鼓以壮声势。

木和尚看着上游的宣武军水军,对他的军队在这段河道展开进攻,心里开始大喜,他带着千余曹州水军且战且退,在损失了数十艘小形的海鹘战船和走舸后终于将两千宣武军的水军吸引到了此处。

“岸生,前面大回湾处的走舸火船准备好了吗?”木和尚一身甲胄腰挎唐刀手里拿着一根黑黝黝的铁棒,他正望着一名刚刚登上他战船的一名小将说道。

刚刚登船的这名曹州小将叫何岸生今年才十七岁,皮肤黝黑长相倒是一脸精明,他本是是这济水河上渔民的儿子,因为是母亲这岸边生下了他,所以名字就叫岸生了,何岸生自小在河上长大水性极好,父亲在一次战乱中死后,何岸生一家人在河上没有了生计,为了有口吃的何岸生十六就投军了。

木和尚自几个曹州水军后,看他这人为人机灵好学,就将他带在身边教他念书识字,何岸生也是侍木和尚为师为父,小小年纪就作了曹州水军的一名校尉,不过他也是很有本事在这半个月里斩敌无数,数次带走舸小船队突击宣武军的大船,被他击沉的宣武军战船不小二十艘,虽然也是有几次被击落水中,可是都凭借着一身的好水性,每次都能泅水回到曹州军阵中,因此在曹州水军中得了一个水阎罗的称呼。

何岸生听到木和尚的询问,赶忙拱手回答道:“都将,我已让人准备好了,就等宣武军上钩呢!”

木和尚欣慰的点点头道:“嗯,只要等我军进入了大回湾处,我们就从逆风变成了顺风,到时候走舸火船一出来,我军在趁势一反击,保准宣武军的一大半要葬身鱼腹。”

大回湾是济水河上一大段形的河道,进入此处河道后那么攻守方逆风和顺风的姿态就会逆转,这正是木和尚不计伤亡,都要将身处上游的宣武水军引到此处的原因。

木和尚盯着河面上正在与宣武军展开接舷战的部下,向身后高台上的几名旗号兵大声命令道:“传令兵,给前边的各营发旗令,命令他们不要再与敌人纠缠,起帆划桨全速向后撤退!”

何岸生看着面无表情的木和尚,他很奇怪为什么这个木都尉为什么总是留着个光头,虽然将士们都叫他木都尉,但是水军中的很多人也是知道,他们的主将的本名称呼是木和尚,没有人知道将主的真名到底叫什么。

当然不用说何岸生他们这些人不知道,就连王洵也是不知道木和尚到底叫什么,去年王洵也给麾下将领操办婚礼的时候,也是希望木和尚能成个家,但是木和尚取下头上戴着的兜鍪后,露出了他有光秃秃的脑袋,双手合十向王洵表明了他的意思,木和尚向王洵表明,他自幼在一间小庙的暮鼓晨钟中长大,后来师傅被乱兵杀死了寺庙也毁了,他无奈才来从军的,并且希望如果他能等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那么他一定会回到寺庙里听着暮鼓晨钟,日夜诵经来赎他这手上的罪孽,王洵拿麾下这个一手屠刀一手佛经的大将没有办法,也是只能有由着他了。

曹州水军的战船收到都将的旗号纷纷开始转舵起帆,船仓的力士们用力划动船桨慢慢的和宣武军的张船脱离了接触,撤退不及的几艘曹军战船不多时就被围攻撞沉,落入水中的曹州水军将士,纷纷被船上的宣武军用长矛刺死,或者被用铁钩拉入水中淹死。

两军脱离了一小段距离后,船上的弓弩手站在船沿的女墙处不停的放箭或者火箭,大船上的弩车每每扫射到那膄船上,船上的那处就木屑横飞,被射中的士卒瞬间被弩箭贯穿,挣扎几下落入河中。

交战两方的弩雨火箭一射,船上躲闪不及的士卒就纷纷落入河里,水面上溅起一大片浪花,然后水中冒出水泡,接着就是会浮起一小片血红,所以每当一阵箭雨过后,河面上都会滕起一朵朵血花。

两军交战的撞击声、喊杀声、哀嚎声,时不时可以惊起岸边芦苇荡中的一些野鸭、白鹭这些水鸟,飞起的一些水鸟,有的还会落在济水河面,那顺流而下一具具两军士卒的尸体上,水中漂流士卒的尸体,不只有宣武军和曹州军的水军,还有济水蒲城渡口水寨交战双方的军士。

现在宣武军看到曹州水军撤退,在将领的指挥下纷纷奋起直追,两方的弓弩手手不停的对射,弩车也是同样也是开始相互扫射。

交战双方进入大回湾一大段距离后,宣武军身后的芦苇荡中冲出三十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七章 济水河水战(求收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