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建文天下>第四十二节 震怒

夜晚的京师,一片静谧,除了秦淮河上的歌舞声之外,似乎没别的声音了。已经过了戌时,城门已经关闭,但是今天晚上,城门却开了三次。第一次是朱允炆派人把汉语拼音的方案送到方孝孺府上;第二次是齐德派人进城把皇太孙遇刺的事情报告给朱元璋;第三次是锦衣卫出城......

当护卫把汉语拼音方案送到方孝孺府上时,方孝孺还没有睡,他来京未久,只在京师东北角租了个小院子,条件很差,但是方孝孺并不在意,每天手不释卷,经常子时才睡,所以朱允炆才让人连夜把东西送给方孝孺。方孝孺收到方案之后,开始没有理解,研究了一段时间忽然狂喜,拿出历代字典进行比较,研究,不时的奋笔疾书......

当齐德派人进京送信时,朱元璋作为熬夜专业户,也还没有休息,但不知道这么的,有些坐卧不宁,也许是因为朱允炆出京去视察武学,不在京里的缘故。本来朱元璋希望他当天就回京,但孙儿坚持要好好视察一下武学,要留宿一宿,朱元璋只好答应了,但是要他加强保卫工作,但朱允炆没有当回事,只带了四十个锦衣卫就出门了。

就在朱元璋坐卧不宁的时候,南京街头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到承天门外戛然而止,城上侍卫问明情况,不敢自专,让人把信件用吊篮吊上城楼,然后赶紧派人往乾清宫送信,因为宫城晚上是不能开门的,违者灭族。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突然长福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在朱元璋面前跪倒:“皇,皇上,**外有武学传信,皇太孙殿下遇刺!”

什么?允炆遇刺?朱元璋感觉脑子“嗡”的一下,猛地坐起,跑到长福面前,揪住长福的脖领子:“允炆,允炆怎么样了?”

“殿下无大碍,这是武学齐司业的奏折。”长福不敢抬头,高举齐德的信件。

朱元璋抢过来,打开迅速看了一遍,信件很简单,因为时间紧促,只说了今天武学失火,皇太孙殿下遭暗箭袭击,右肩受伤,已经处理,无大碍。其他的无非是罪臣该死之类的废话,明知该死,干嘛不直接去死,朱元璋边看边骂。

朱元璋把手里的信件一摔,杀气腾腾的道:“长福,把信交给宋忠,传朕旨意,令锦衣卫连夜出动,把武学上下人等全部抓到诏狱,大刑审问,朕不信找不出这些逆贼,朕要把他们抽筋剥皮,灭九族。快去,快去!!!”

长福看着近乎疯狂的皇帝,吓得魂不附体,连声答应,拿着信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锦衣卫指挥使宋忠今天正在在值班,接令之后,大惊失色,赶紧领命。宋忠略微思索了一下,武学大约有1000人左右,全部抓捕,自己需要出动2000人,就点齐兵马,立刻出动。一时间大街上蹄声如雷,五城兵马司看到了,根本不敢拦阻,只能看着锦衣卫缇骑扬尘而去,众人议论纷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京里的达官贵族大半都惊醒了,听到这个消息吓了个半死,赶紧吩咐家人谁来都不要开门,关上门睡觉去,其实是躲在帷帐之后瑟瑟发抖......

长福传令后,回到乾清宫,发现朱元璋还坐在桌案前,连忙施礼:“皇上,宋指挥使已经领旨出动了2000人,可以解决武学所有人。”

“长福,你也马上去武学,带上太医,看看允炆到底什么情况,如果可以的话,连夜送回京城诊治。还有此事严密封锁消息,宫里的太监宫女如有传播此事,立刻打死,不必来报。”

“是,皇上。”

长福走后,乾清宫就只有朱元璋一个人,他忽然站了起来,嘴里喃喃自语:这些乱贼,怎么就杀不绝呢?竟敢行刺允炆,看来朕杀的人太少了啊,还得杀,还得杀......

......

齐德派人送信之后,立刻在武学实行戒严,以小队为单位,一律不许走动,并且所有人都要写出今天晚上的具体活动,要有三个以上的证明人;门口的卫兵严格保守,不许进也不许出,铁铉带领纠察队满院子的巡逻,排查一切隐患。

丑时,锦衣卫到达了武学,宋忠一声令下,将武学团团围住,将门口的卫兵缴械,让锦衣卫守住大门。人喊马嘶的声音惊动了镜湖边的客栈里的人,护卫朱允炆的锦衣卫赶紧跑出来,跪在宋忠面前:“大人,何事到此?需要卑职做什么?”

宋忠狞笑一声:“来人,全部拿下!等待皇上发落。”也不理几个人,赶紧进入武学,奔向朱允炆的居所。到了门外,发现外面有很多人在把守,宋忠一挥手,锦衣卫上前,高喊:“尔等退下,锦衣卫负责保卫皇太孙殿下的安全。”迅速的接管了外围。

但是刘振、张铁几人不惧锦衣卫,拦着门口不让锦衣卫近前。宋忠下马,到刘振面前一拱手:“刘管事,末将奉皇上之命,来保护皇太孙,请刘管事通禀一声,就说锦衣卫已经到了,请殿下放心。”

刘振正要说话,门“吱”的一声打开,出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肩膀缠着绷带,看着宋忠道:“你是何人?不知道殿下在休息吗?怎么大吵大闹的?”

宋忠瞳孔一缩,看向刘振:“这人是谁,怎么会在殿下房里?”

“这是瞿能将军的儿子瞿陶,今天就是他救了殿下一命,也受了伤,殿下就把他带过来了。”回头对瞿陶说:“殿下醒了?”

“恩,但是还是无法起身,让我出来问一下是怎么回事。”

刘振转身进去,过了一会儿出来说:


状态提示:第四十二节 震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