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齐泰决定前往北京,劝说朱允炆早日返回京师时,东北的战事也进入了收官阶段。
知晓蒙古军火拼的内情后,王忠大急,他知道沿眺儿河东进的明军必然是魏国公徐辉祖的军队。他们远征漠北,没有补给和后援,而面对的却是两倍以上且一心归家的蒙古军,如果不能及时增援,魏国公必然凶多吉少。而魏国公有失,不仅他难逃罪责,连毅国公平安也会受到皇上重处。所以他立刻命人向毅国公平安禀告,同时率前锋日夜兼程,追赶阿鲁台等人,解救徐辉祖。
但是,恐怕太晚了,望着西垂的落日,王忠心急如焚。蒙古军天刚亮就拔营向西,如今已经快日落了,那么从路程上看自己已经落后了接近两天。
看着王忠焦急的神色,马哈木犹豫了一下,道:“将军,如今时间紧迫,末将建议派五百人日夜兼程,绕过阿鲁台,通知魏国公防备偷袭。阿鲁台等人归心似箭,如果发现魏国公有备,那么一定会绕路而行,那么魏国公就安全了。”
“而且,”马哈木突然闭嘴,不说话了。
“怎么了?”王忠诧异道。
“大人,末将,末将有个提议,请大人决断。”
“说!”
“末将的属下只有小部分被杀,大部分被并入阿鲁台等人的部落,如果让末将随行,那么末将可以号召旧部倒戈一击,那样阿鲁台等人一定会阵脚大乱,对我军取胜非常有利。”
“嗯?”王忠回头扫视了马哈木一眼,发现他低头顺目,拱手施礼,一副恭敬之态。但王忠却没有立刻回答,他在心里盘算着利弊,无法抉择,这个马哈木当真那么为大明着想?
“将军,属下有事情禀报。”
王忠侧头看去,原来是随军的监生,现任参谋长的陆长生在说话。
说实在话,王忠不太明白这个参谋长是干什么的,但皇上非常喜欢在各级军队配备参谋长,大多是武学的学员,少部分是监生,从参谋长这个职位做起来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沈阳中卫指挥使邵云、绥远卫指挥使谭远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在王忠看来,这些人应该是皇上派到军中的耳目,轻易不能得罪。
想到这里,王忠挥手屏退了众人,然后微笑道:“陆参谋长,有何高见?”
“大人,”可能是有些紧张,也可能是天气寒冷,陆长生满脸通红,低声道:“如今别无良策,马哈木的建议也有可行之处,属下建议照此行事!”
“如果他跑了呢?”
“跑了也没什么,不过是蒙古一个小部落的首领而已,而且他和阿鲁台水火不容,即使反水,也不会同心协力,只会分散蒙古军的实力,对我军还是有利的。”
“如今皇上锐意雄心,开拓东北,下一步就是征服漠北,如果马哈木认不清形势,自寻死路,也只不过晚死几天而已。”
“但是,如果魏国公死在马哈木手里怎么办?”
“这个,”陆长生抿了抿嘴唇,犹豫道:“难道没有马哈木,魏国公难道就不是凶多吉少吗?”
王忠沉默了半晌,看着正在北行的大军,以及天边的晚霞,断然道:“好吧,陆参谋长!”
“在!”
“本将军命你率领五百骑兵,带上马哈木赶往眺儿河救援魏国公,让其切莫与蒙古人死战,以守为主,一定要等到本将军的到来,还要告诉他,毅国公大军随后就到!”
“是!”陆长生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个事情落到了自己头上,但军令如山,他只能领命而去。
“希望还来得及!”王忠望着陆长生等人的背影,喃喃道。
……
但徐辉祖的所作所为却和阿鲁台、王忠的想象截然不同。
进入眺儿河上游、兀良哈故地的徐辉祖并没有急切南下东进,而是旧地修整,这也是客观条件决定的。在草原上急行军了一个多月之后,大军非常疲惫,给养也短缺,虽然劫掠了一些蒙古部落,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徐辉祖急切的希望找个地方安顿一下,也解除一下将士的紧张心理。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他在兴安岭的山地上,布置了守军,防止蒙古军从后方袭击。好在他对这一带相对熟悉一些,当年耿璇就是从这里突袭捕鱼儿海,给了忘形南下追击傅友德的蒙古人重重一击。
但徐辉祖知道,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洪武五年,父亲率五万骑兵气势如虹,渡过克鲁伦河,占领和林,将蒙古人压缩到阿尔泰山附近,最后却因遭遇蒙古军的伏击而功败垂成,未能完成征服漠北,彻底消灭黄金家族的使命。这一战也打破了明军战无不胜的神话,明军对蒙古军的心理优势自此不复存在,它直接改变了大明的国策,将目标从征服漠北改为消灭黄金家族,这个改变是致命的。虽然在后世,大明将蒙古定为边患,属于一种藐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一种心理上的惧怕,即不再谋求将其征服,只要你别来抢我就可以了。
所以当大军抵达兀良哈旧地时,徐辉祖命令骑兵将附近的零散牧民召集过来,做苦工。简单来说,就是砍树,挖坑,阻塞道路,这也是皇帝的教导。当特战营的工兵铲开始装备时,引起了许多将领和兵部官员的质疑声,他们认为这东西全是精钢,造价昂贵,还不如去造火枪、火炮呢,现在只能挖挖土,感觉有些大材小用。针对这种现象,最后朱允炆出面给他们给他们上了一课,让诸位将领认识到了这个工兵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