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建文天下>第二章 再论削藩

将朱元璋下葬,并将其神主牌放入太庙之后,朱允炆正式迁入了乾清宫,而马慧也入住到坤宁宫,宫中除了皇帝、皇后、皇太子之外,没有别的嫔妃,显得冷冷清清。所以朝臣上书要求选秀女入宫,充实后宫,确保皇家子嗣延绵。马慧也非常支持,甚至提出让白芳蕤尽快入宫,朱允炆却坚持要百日之后再议,礼部从令。

原有的朱元璋宫妃已经全部殉葬,那个贤良淑德的李淑妃也已经陪着朱元璋长眠于地下了。朱允炆在刚立为皇太孙时,曾经想过要保护这些可怜的女人。但是到了最后,却发现很难,这些人是朱元璋下令殉葬的,自己如果不遵,那么就是大不敬的罪名,虽然没有人可以惩罚自己,但是会给藩王、朝臣口实;再者如何安顿这些女人也是个麻烦事,除非像唐朝送入感业寺做尼姑,否则没有好的去处,如果这些女人耐不住寂寞,搞出事情来,也很不好办,最终这事情还会怨到朱允炆身上。最后朱允炆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此时看着空空荡荡的皇宫,朱允炆苦笑,自己的心肠越来越硬,也越来越自私了啊,一点不像从前的自己啊。

洪武二十九年的春节,是非常冷清的,朱允炆下令宫中一切从简,所以在除夕之夜,他也只是陪着马慧和儿子吃饭、守岁,早晚到太庙为朱元璋上香,寄托哀思。

为体恤官员为朱元璋操办丧事的辛苦,朱允炆给官员放了七天假,正月初八上班,这也小小的满足了一下他后世的情怀。

正月初八,大朝。

这是朱允炆正式改元之后的第一次大朝,所以他不到卯时就醒了,不过他发现马慧比他醒的还早,不由得笑道:“柳儿,朕要去上朝,你再睡会吧,刘振他们服侍就好了。”

“不行,今天是新年第一次大朝,朝堂瞩目,臣妾一定要亲自服侍,才能放心。”

“呵呵,能出什么事情啊?去年也上过朝啊。”

“这不一样。”马慧娇嗔着,帮着朱允炆穿戴衣服。马慧为人谨慎、体贴,只要朱允炆在她这里就寝,就亲自服侍他穿衣,不让太监宫女动手。朱允炆说过几次,最后也只好由着她了。

卯时三刻,大朝开始。

随着礼仪官的指引,群臣鱼贯而入,肃立大殿两旁。然后朱允炆从侧面走上帝座坐下,群臣随着“皇上驾到”的声音行朝拜大礼。朱允炆看着跪地俯首的大臣,不由的有一种主宰天下的感觉,微微的叹了口气,怪不得四叔朱棣不甘心呢,做了皇帝,坐在这个位置上往下看确实不一样啊。

不过大朝虽然隆重,但却没什么实质性内容,朱元璋制定的朝会礼仪复杂无比,规定非常严苛,基本上大家都把奏本递上来,说明情况,然后等待皇帝裁决;可是朱允炆没有朱元璋那两下子,基本上都要在朝后才能决定;另外相互之间离的很远,说起话来也不方便,朱允炆发现在这里根本没法商量事情;还有礼仪官如同苍蝇一般,不停的提醒朱允炆,不要失仪,同时也会指出朝臣的失仪之处,甚至还会有惩罚,这搞得大家都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大朝在朱允炆看来,除了满足一下皇帝的威严,刷一下存在感之外,没有太大的用处。

朝会上,朱允炆令锦衣卫宣旨,内容是针对开国勋贵子弟的,如尚未入学,可以到国子监申请入学;如尚未出仕,可以到吏部、兵部、五军都督府等处进行选拔,如有优秀者,朝廷会予以录用;如处戍边、流放者,刑部、礼部择其罪行较轻、品行优秀之人,许其返回原籍,予以录用;最后鼓励朝臣举荐勋贵子弟,以及贤良人才。

圣旨一下,朝臣不由得议论纷纷。大家都明白朱允炆的潜台词,开国勋贵被老皇帝杀的太惨了,新皇帝这是在变相、隐晦的补偿。

下午,朱允炆在乾清宫召集齐泰、黄子澄、王度、卓敬、解缙、方孝孺,商讨目前的急务,令众人畅所欲言。

朱允炆惊奇的发现这些人都变得健谈了,全没有之前的寡言寡语,尤其对削藩之事也是慷慨激昂,想了一下,不由得哭笑不得,之前有朱元璋在,大家都有顾忌,昔日叶居升只是认为分封太过,就惹怒了朱元璋,死于狱中,所以之前大家都是提着脑袋跟着朱允炆做事。如今朱允炆已经成为皇帝,就没什么顾忌了。

只不过朱允炆做了四年的储君,创建武学,组建护卫军,建设绥远城,以及之后的大败,让他谨慎了许多,不再如初始那么急躁了,他现在更希望的是等几年,待天下人都认可了他这个皇帝,削藩就要容易的多,现在就削藩有些吃相难看,容易让天下人觉得他刻薄寡恩;另外,他想将京军好好训练一下,毕竟他现在能够信任的将领太少了,耿炳文太老了,郭英没有指挥过上十万的军队,徐辉祖、常升都太年轻了,瞿能、平安是勇将,但感觉谋略上要差一些,盛庸具体怎么样,还看不出来,只不过由于后世的名声,朱允炆才重用他。

卓敬仍然坚持他的观点,不主张用兵,希望通过迁移封地的办法来逐步解除藩王的兵权。其齐泰、黄子澄则认为朝廷根本就不该有藩王,朝廷的王爷不应该有军权,也不应该有政权,只应该饱食终日,生儿育女而已。甚至他们还争论了削藩的顺序,黄子澄主张先易后难,最强的是燕王,应该削夺其羽翼,如今代王已经在京师,建议直接废为庶人;其次是现驻大宁的周王,他与燕王最亲,且领地也临近


状态提示:第二章 再论削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