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明末中兴路>第四百七十五章 腹地决战(二)

在古时一般的作战规律中,为了最大限度上的节省马力,即便是从一里半左右的远距离上展开冲击,整个马队也不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以最快的速度展开冲击作战。毕竟当马匹逼近到对方阵前的时候,往往还要进行其他机动乃至战斗。不过因为见到对面的对手同传统意义上的对手根本不同。远射实力及其强悍,可如果冲到那些人的近距离上应该就根本不会遭遇什么长枪方阵或者哪怕看起来起码有一些威胁力的抵抗阵线。同时,在对方应对近战冲击的队形极为薄弱的情况下,整个大军也无需在实战中保持尽可能相对完整的作战队形。这就让大规模的骑兵展开进攻的时候同样也无需顾虑以往十分重要的前锋阵线是否大致范围内整齐,因此几乎可以说从一开始,针对两翼展开进攻的奥斯曼人和萨法维王朝大军就几乎是以形同集体赛马一般的速度展开冲击。

洪流一般的骑兵虽然在进攻中因为接连不断的伤亡损失而停留了片刻,但这也不过是让前面十几排骑兵在某种程度上的密度变的更大一些罢了。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之内,规模庞大的两股洪流还是越过了一里左右的距离,逼近到了距离萧轩所率领队伍两翼前方和后方不过一百五十步的距离上。

在这个距离上,已经是火枪乃至弓箭在理论上能够带来一定威胁的距离了。无数箭支也就在这个时候如同飞蝗一般的飞向了天空,似乎在敌军的骑兵冲到近前之前就会首先下落下来形成恐怖的杀伤,为进攻彻底扫平道路。

这种抛射袭击乃至一百五十步左右距离上的骑枪袭击效率在正规的作战中是比较低的。可是当拥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至少可以让前面的几千人针对数百人展开打击的时候则似乎完全不同了。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当骑兵洪流的前锋逼近到了大概一百二三十步左右距离上的时候,两翼的官兵们利用早就填装好或者刚刚在轮射中重新填装好的总共一千五百支无后座力炮再一次展开了猛烈的开火。

第一轮猛烈的开火,七百多枚黑火药脱壳穿甲弹在这样的距离上几乎是弹无虚发的飞向了如同墙壁一般的敌军队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造成了六七千人的死伤乃至上万匹马匹的损失。

当敌骑在更为密集的混乱中逼近到了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的时候,八百多枚箭霰弹乃至八万枚小钢箭飞向了对手,再次造成了七八千敌军的伤亡损失。

在遭遇了接连不断一成左右总共两万人上下的伤亡损失之后,规模庞大的敌军骑兵集团展开的进攻虽然似乎没有被完全遏制的势头,可是最前排遭遇的猛烈阻力也似乎在短时间内如同让弹簧的一段受阻,整个规模庞大的敌骑集团开始变得兵力越来越密集起来。

不过即便如此,逼近奥六七十步以内接连不断展开铳炮乃至弓箭的敌骑在一瞬间还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尽管拥有完善的铠甲防护,再次进行火力填装也似乎变得极为困难起来,新亲卫营的官兵们在压制之下只能做好应对近接近战的准备。

其实在这个时候,一些做为前锋散兵的敌骑已经冲入了阵中。不过在一种不知名的火药针弩的猛烈打击之下,少数突入散兵阵内的敌兵往往很快就被猛烈的袭击所打倒。可此时的局面一时之间似乎仍然变得现象环生一般。

就在这个时候,曾经让不少人都感觉都心惊胆寒的连成一串的爆炸声再一次接连不断的响起。跟随队伍的辎重部队在交锋的这短时间内就利用一些特殊的三角桶乃至开坑装置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了爆破攻击。

两个方向上各二三十万枚大概二三十吨左右的霰弹形同瀑布一般的猛烈扫荡之下,在两翼展开进攻的敌骑再次遭遇到了两万人规模乃至更多马匹的伤亡损失。

累计伤亡损失接近两成左右的情况下,还算堪战并有一些针对火器战场训练的敌骑集团虽然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彻底的崩溃,逼近到距离两翼的敌骑集团也如同潮水一般的退了下去。

在激烈的交战过程中,二百门中型野战炮也没有停歇下来,面对进攻中的对手在持续数分钟的最为激烈交战过程中也打出了累计十五轮火力,六七十万枚霰弹,再一次给做为后备队的对手带来了严重的伤亡损失。

短时间内,总共不过一成有余的伤亡损失对于以前也经历过不少阵仗勉强算是堪战的大军终究还没有带来能让之崩溃的打击,可是在这个时候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尤其是高度机动的骑兵集团开始利用无后座力发射筒在近距离上展开接连不断的反攻的时候,在连绵不断的打击之下兵力已经明显不足三十万左右的联军也只能选择退回到原来的阵地企图以有效的防卫来对抗敌军的进攻。

萧轩一开始的时候,也并没有打算以这么点儿兵力就在进攻中给对手以歼灭性的打击。不断的攻击对方必救的地方并在防御中给对方以最为高效的打击,可是当萧轩身边的负责侦查的孩子们发现对方的防御工事并不是自己经常运用的坑道手段,更多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构筑起来的胸墙的时候。也就下定了决心至少首先给其中的一股力量首先以歼灭性的打击。

就这样,阵型同样宽广的队伍首先对西面的奥斯曼人营垒展开了进攻。

就在这个时候,伴随着点点的白烟,奥斯曼人的炮火也开始准备反击,可是随后的反击却让对手大吃一惊。即便在两里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五章 腹地决战(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