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明末中兴路>第一百零三章 试战富平

就在李自成率领的包括男女老幼在内数万人的队伍自洛川向南,逼近到了距离富平不远的铜川一带的时候,山中早就有所准备的斥候也以飞鸽传书通知到早已集结在这里的延绥巡抚洪承畴,还有手下云集在此的尤世功、尤世威、贺人龙等部总计一万两千余人左右的边军精锐,含民团辅兵共计三万余人已经在富平严阵以待。等待着准备拦截伏击出谷的农民军大队人马。

萧轩此时则亲自率领万余人左右的近卫主力坐镇长安。虽然对自己所率领的主要由少年组成的队伍有信心,不过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还是讲大军乃至老营主要设在了此时的长安城头上。

“洪承畴真的有把握以一万两千总共不过三营人马,连同各地抽调的民团在内也不过三万左右的兵力围剿流贼数万之众?朕当然知道这数万人里能够算做战斗力的恐怕也不过两三万人,可即便如此,这一战不会打成击溃战吧?”

听到天子这样询问,杨鹤虽然不是武人出身,也感觉到这位天子也太外行了点儿:“流贼当中虽有部分逃兵叛军加入,但是也正因为反叛而失去了朝廷体制下督战和被督战的能力。而且各地流民应该还是流贼中的主要组成。战力是远不及官军的。。。”

萧轩没有想到就连一向主张招抚的杨鹤都对这一次的战事自信满满。萧轩前世读过《回明》,也读过20世纪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战争,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似乎官军围剿起义军,理所当然的就应该像苏区时代的蒋军及军阀集团那样拥有七到十倍级别绝对优势的正规军兵力似的。暂时忘记了太平天国时代的湘军是怎样“以少剿多”的。其实台湾三军大学出版的历代战争图册中,即便在17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明末农民战争已经初具规模的时候,围剿动辄十万上下的农民军的“十面张网”不过三万左右的明军主力罢了。

萧轩却在心中不由的暗自叹道:“李自成,千万不要让朕失望才好。如果能够击败这一股官军,那么以后应该不会遇到太大的麻烦了。可如果连一万几千正规军的明军也无法击败,那恐怕就难堪大任了。。。”

此时的李自成其实已经从某种秘密的渠道得知了明军在富平以北群山山口一带准备埋伏的大军,可恰恰是如此,才对整个队伍的侦查体系和斥候体系有了一丝失望。

“谷口的官军,总共有多少兵力,消息打探出来了没有?”李自成没有问李过等亲信,而是询问王二等依附过来的非非嫡系人马。

“人数倒是不算太少,大概两千人马左右的模样,加上其他几处要地,总共应该有六七千人左右的规模。只不过从那大营还有外围巡查状况来看,这官军的水平可不怎么样啊。大炮和车辆没有多少,披甲的骑兵也没有多少。。。装备的多是一些轻型火器还有质量不怎么样的驮马”

在军队中建立了完善经验总结和条例制度的李自成还有很多军官如今也都明白了怎样判断官军的实力。那就是披甲的骑兵有多少,一定水平之上的火炮有多少。这两样的比例基本代表了整个明军的含金量。

“干他一票吧!”包括王二、王嘉乾等人在内的不少外围队伍都说道。很显然,此时李自成本部的披甲还有火器乃至整个军队的精锐程度也让不少的人羡慕,在力量变得同历史上的明末农民战争不同的情况下,很多人的胆子也都壮了起来。

李自成也并没有反对什么:“那好!传令各军准备出战吧!不过为了锻炼各队,这一战我军主攻东路之敌,不要分兵。投入各部投入一半兵力准备进攻,另一半兵力作为预备队和策应随时准备。老规矩我军本部压阵,告诉下面的人,一旦战斗打响,不要想着逃亡就没事了,战事不同往日!”

各路人马总共六万大军中,以老弱家眷为主的老营还有护卫老营的必要人马约三万左右,投入针对数千暴露出来的明军进攻的,仅仅是一万五千左右的农民军各部。

洪承畴手下的尤世功尤世威等人间到这种情况,也不由的有些惊异:“今天怎么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不到三倍的贼人就敢打数千官军的主意?”

洪承畴则觉得情况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不要轻敌,传令各队准备随时增援,准备在这里吸引住流贼。。。”

隆隆的马蹄声从山谷的方向由远及近,在大队的骑兵距离谷口的明军还有一里左右的距离上正在集结的时候,防守中的明军就把各种二将军或三将军乃至碗口铳搭载麻袋上展开了开火射击。这些火器的最大射程与初速其实同萧轩第一次领兵外出迎战建州精锐时的多数火器差不多。打出来的弹丸最大抛射射程乃至初速都不比弓弩好多少。只不过按照以往的经验,哪怕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接连不断的开火,也能震慑住不少流贼的马匹。

事实上也恰恰如此,当这些火器射出来的威力并不是很大的弹雨落下来的时候,的确有不少的马匹也在这时候停滞不前起来。只有一些经历过战事考验的精锐马队才迎着那稀稀落落的弹雨继续前进,直到在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开始不断有人马倒下的时候,整个进攻才似乎被遏制了。

按照过去的常态,应该是流贼以弓骑在远距离如同游牧民一样抛射袭扰,因为这样能够在遇到变故的时候最快的逃跑。在骑射的骚扰之下,还有火器手在发射了几轮之后不敢再开火的时候,如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三章 试战富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