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玄幻奇幻>仙朝>452.第452章 天劫至

当然,一下子跃两级只是他心中美好的愿景而已,尽管太上九转紫金丹乃是老君的炼丹炉里出来的,但是能够做到的也仅仅是将铁钧的巫力推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但是却无法引起真正的质变,到达四劫之后,每一次天劫都意味着与之前的实力有一道极深的鸿沟,而这一道鸿沟,并不是光靠药力就能够跨越的,太上九转紫金丹只能够为他提供巫力,而无法帮助他连升两级,这样的事实让他彻底的放下心来,因为四次天劫,他只需要应付三十六道天雷,而五次天劫,则需要应付四十五道,最要命的在于,四十五道天雷的级别会越来越高,即使是水府护持,他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完成。

事实上,他知道自己的实力提升的速度太快,根基有些浅薄,他的这具身体只是普通人而已,完全无法与古代那些天生天长的生灵相比,如果不是因为得到了巫族那一个能够无限强化身体的命符,铁钧也绝不会放心让自己的实力如此强势的增长。

现在灵族再现,自己显然也是躲不过去了,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提升自己的实力,以他现在的积累,要渡四次天劫也是十分勉强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有大荒御雷手这门神通打底,他根本就不敢像现在这般肆无忌惮的提升实力。

在得到了烛龙象的记忆之后,铁钧对神通的来历也变的清楚了,所谓神通,从本质上讲是固化了的术法,但是比起术法来,神通更加直接,更加直指大道的本源,最早的神通要追溯到混沌未开时期,那个时候,三千混沌神魔都有自己的天生神通,这些天生神通便便是后世神通的雏形。

神通也是分级别的,现世将神通划分为小神通、大神通和无上神通****,这种分级来源于佛门,即佛门一百零八种小神通,三十六门大神通以及九门无上神通,之所以会如此的划分,完全是因为天地环境的剧变,即使是仙人,也越来越无法承受神通的负担,所以真正强大的神通才会失传,而佛门总结出来的神通,乃是挑选上古一些神通经删减完善得来,能够被现世的人承受的,可以走捷径修成的神通罢了。

其中一百零八门小神通自不必讲,只是普通的神通,易修炼,易上手,虽各自有不同的妙用,但威力有限,三十六种大神通威力则是大增,修成一种足可独当一面,但是铁钧得了烛龙象的记忆,却是清楚,这佛门的大神通,其实也不过是拥有两种形态的神通而已,效果也不过与他的大荒御雷手相当,只有那九种无上神通,或许能够与远古时代的强大神通相媲美,甚至有可能达到六种形态以上。

所谓的形态,指的是神通在远古时代的划分级别,神通每多一种形态,威力会便呈几何级数的上升。

神通每多一种形态,在威力大增的同时,对于神通施展者的要求也会同样增长。

比如说他的大荒御雷手,乃是拥有两种形态的神通,第一种形态仅仅是单纯的释放雷电的能力,这种形态事实上与铁钧初得的雷手神通差不多,都是吸收天地间的雷电元气,化入己身,然后遇敌之时释放出去,只是比起雷手聚集雷电精气与释放雷电威力的手段来,大荒御雷手要高出数筹,无论是吸收雷电精气的手段还是释放出来的雷电威力,都不是属于一个档次的,但是在本质上还是一样,都只是属于神通的第一形态。

是大多数神通的第一形态,都是相似的,便是将能量单纯的释放出去。

铁钧修炼的天龙念法、虚空极冻之枪、甚至是通天河,他们的第一形态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单纯的释放能量的手段,手段有精细之别,但是本质相同。

但是当一门神通拥有第二形态之后,效果便有天壤之别,如大荒御雷手,便是拥有两种形态的神通,与佛门的大神通相似,大荒御雷手的第二种形态是御雷,便是能够御使天地之间的雷电精气。

这种御使与普通的术法还不同,世上也有许多能够御使雷电精气的术法,威力也都非常的大,但是这些术法施展起来都很麻烦,首先要做的就是运用手段,什么符法啊、手印啊,还有神魂力量与雷电精气沟通,然后接下来才是御使,但是大荒御雷术的第二形态却非如此,这是一种非常的霸道的手段,取得雷电精气的控制权,说白了,两者的区别就像是做某种事情的时候,运用术法那是需要前戏的,前戏做的再好,到了关键的时候,你入不了巷,一切都是白搭,神通不同,这玩意儿不需要前戏,直入主题,才不管你雷电精气有没有这个心情呢,瞬间插入,取得主导权,正是因为如此,对于神通施展者的要求就很高了,若是神通施展者硬不起来,一切都是白搭。

铁钧若非是身体经过数次的强化,也肯定硬不起来。

可是现在铁钧的硬,也是很勉强的硬,根本就无法将大荒御雷手的第二种形态完全的操纵自如,只是能够勉强的施展出来罢了,四次天劫可不比三次天劫,不仅仅比三次天劫多了九道劫雷,最重要的是,每一道劫雷都会比三次天劫的时候威力大的多,最要命的是,仙人渡劫有一种很无奈的潜规则,便是你的法力越强,积累的越深厚,劫雷的杀伤力就越大,铁钧修炼的时间不长,修为提升的速度却是很快,按理说,他这是根基不稳的表现,碰到的天劫也不会太过厉害,可是偏偏他奇遇不断,次次天劫的时候,都会因为某些原因法力暴涨,这


状态提示:452.第452章 天劫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