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大半个时辰,几人有点累了,就找一个绿豆凉粉摊吃点东西,顺便也歇歇脚。
做凉粉摊的是一对夫妻,男的有四十多岁,手脚勤快,小摊各种用具都擦拭的非常干净,让人一看便有食欲。
几人一人来了碗绿豆凉粉,津津有味的吃起来,李维义边吃边和小老板神侃。
地摊老板一听李维义是怀府人,还是柏色镇李善人的公子,立刻倍显殷勤,又是加粉又是加料,让李大公子很有面子。
原来老板这手艺出自怀府西关苦力坊,那是中信集团给的支助和培训,原怪凉粉地摊上挂着一个精致的幌子,上面是写着工整的“怀记”,这便是凭证,老夫妻把这小旗当成宝儿,可见对中信的感情。
老板如此热情,让李维义的虚荣心很很的满足了一下,所以这凉粉吃的格外爽。
最后老板死活不要钱,李维义哪里肯,硬是给两夫妻塞了一块银子,才潇潇洒洒的离开。
本来大家准备就此打道回府,李维义却突然见到不少人往关林庙会的一个边上跑,一个个交头接耳,十分兴奋,似乎有什么好事。
李维义一行人有人耳朵好使的,很快听出其中原委,原来那边有杂耍,非常精彩,好像还有一个什么红衣女,大家都在谈论。
年青人好热闹,尤其是看美女这种事情更是吸引力超强,李维义一伙正值血气方刚,自然也不例外,立刻跟着人流向那边赶去。
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到站,杂耍的地方是庙会的一个角落,偏僻荒凉,唯一显著的地方就是有一棵特大的槐树。
大槐树前有一个很大的空地,虽然不是那么平整,但是视野却挺好,此时空地四周早已被围的水泄不通,所有人都伸着个脖子,像一群鸭子。
李维义几个听到到里面铜锣咚咚直响,心里像钻了几只小耗子顿时发毛了,分开人群一个劲的往里挤。
仗着有把子力气,李维义几个人费了老大劲,总算是挤到了最里面。
一看场子里有五个耍把式卖艺的,领头的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带着一个闺女和三个徒弟,五人都是短衣襟小打扮,一副干练的模样,像是有些本事。
那老头带的闺女,看年龄有十五六岁,长的非常标致,身体匀称,两眼放光,只是瘦弱些,没有贵妇小姐们那般白皙,但是也是个难得的美人坯子。这姑娘穿着一身大红的衣服,虽然颜色旧了些还缝了不少补丁,但是依然显的英姿飒爽,四周很多目光不约而同在这姑娘身上瞟来瞟去。
领头那老头好像身体有病,满脸通红,时不时的咳嗽几声,瞅着四周投向姑娘的目光,老头面色黯淡,时不时的唉声叹气。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老头强打着精神,拿着铜锣四下张罗,和普通的耍把式卖艺的一个套路。
原来这老头叫赵五常,带着闺女和三个徒弟,到太原谋生,到洛阳遇到难事,老头原先曾领过一个玩杂耍的赵家班,虽然散了,但手艺没丢,现在被逼无耐,只好献丑挣些盘缠钱。
赵老头说完,立刻叫来一个徒弟表演,这徒弟屏气凝神,啪啪啪,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打了一套拳,这小伙拳脚生风,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这趟拳打的格外的漂亮,叫好声不绝于耳。
李维义整日没少打架,对武术也是特别着迷,结交的几个要好朋友,就有好几个身手了得的人物。
今天一看这小伙的身手,李维义几人都是啧啧称赞,这小伙子绝对是练家子,站如松,走如风,出手如电,跟一般的走江湖的假把式皆然不同,明显是下过数年的苦功夫。
小伙子练了一趟拳,其他两个小伙又上来对练,先拳脚后棍棒,你来我往,打的旗鼓相当,甚是精彩,四下掌声雷动。
几柱香的功夫,三个小伙全部练完,老头立刻张罗徒弟们四下收钱,刚才叫好声挺大,但是几个徒弟转了几圈,箩筐里只有十几文钱,五个人大眼瞪小眼,满脸的无奈。
这帮看客,看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起劲儿,但是真正要出血的时候都蔫了,一个个顾左右而言他,自己跟没事人一样。
老头和几个徒弟嘀咕了几句,便要把衣服脱掉,一边脱一边招呼两个徒弟去抬大石,四周的看客立刻明白这老头豁上老命了,要表演胸口碎大石。
老头要拼命,他闺女和几个徒弟当然不同意,一个劲的拽着老头的衣服不丢,最后全部给老头跪下。
看见几个徒弟泣不成声,四周的看客又来了劲,也在一旁乱起哄,而且很快声势浩大。
观众拒看胸口碎大石的呼声此起彼伏,已成弥天之势,很多人很快也明白过来,纷纷加入起哄的大军,大有如果老头上演就立刻走人的架势。
见四周的滔天呼声,老头如何不知这些人的龌龊心思,不到万不得己,他如何能让宝贝闺女抛头露面,怪只怪自己病的不是时候,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看了看哭的小脸都花了的闺女,老头满胸的不忍和痛心,终于还是收起自己倚老卖老的心思,安排几个徒弟再卖些力气,希望形势能有所好转。
无聊的看客被逗起了心劲,哪里会甘心再看大老爷们表演,虽然老头的三个徒弟格外卖力,但是四周唏嘘声、倒好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是吐口水、扔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