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重回80当大佬>第74章 重逢

跟林国栋的合作,要想见到真金白银的外汇收益,那起码还要再等两三个月——

光是那几个拥有制氦机生产技术大国的专利局,就有最长3个月的期限来决定是否受理、以及进行技术的形式初审。

{注:专利的保护,是按照申请国原则的,也就是你在这个国家申请了专利,就只在这个国家境内受到保护。但同时,只要在生产经营研发物流销售的任何一个环节,涉及到了保护国,那就全案适用。

比如顾骜要对付法液空,只要在法国申请了这项专利,因为法液空的经营地就在法国,哪怕最后法液空的产品是卖到某个完全没有专利法的非洲国家,主角也能去法国起诉。

因为制氦机在地球上的经营国只有前面三大国,以及曰本这些“你告诉它答案后它能抄”的国家,所以可以只给这几个国家的专利局交费用。

其他比曰本还弱的国家,就属于工业基础太差,连零下240度的制冷机这个“前置科技树”都造不出来,哪怕顾骜报了答案他们都不会抄,所以这些辣鸡就没有被利用的价值了,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国内即使同期开始开发订单,需要的时间也差不多。要想在专利正式受理之前就出单的话,估计只能卖出去两套——

北棒的金大胖同志和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同志估计都会要一套。

一来是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已经习惯了“chairmanmao用的东西我们也得有”,二来这些国家也是没有专利法的,估计想买个样品研究研究。

所以他们也最多只会每个国家买一套了,第二套想都别想。

而且多半还是按经互会的内部价结算,拿不到美元外汇,只能拿到卢布,未来也只能用于在华约国家内部进货。

不过,总归是聊胜于无了。

相比之下,顾骜短期内收获的最大好处,是在一机部的外事系统内,充分赢得领导的信任,并且未来可以得到更多破格委以重任的机遇。

这些无形资产虽然不能立刻折成钱,但是直到80年代初,都是实际上最值钱的。这意味着很多别人不能摸的石头他可以摸,可以被容忍更大的尺度。

……

谈判结束后第二天,一行人从宝县坐火车回粤州转车。

因为错过了当天回京的列车,包处长让一行人在粤州市区找招待所住一夜,并且允许自由活动。

只要不花外汇,中央部委到地方上出差,那待遇都是非常不错的。包处长要不是怕扰民,即使直接到省里的外事厅求招待,对方都会屁颠屁颠地接待,绝对一分钱都不用花。

安排好住所之后,他去附近的邮电所又拍了一封请示电报,汇报行程。居然立刻就收到了局里临时回复的嘉奖电文——显然电文是已经提前拟好了的,只是不知道一行人的行踪,所以开始时没法发送。

包处长本人的好处自然少不了,连带着顾骜也在电文里被提到了。

包处长回到招待所,就把电报给顾骜看,还出言劝勉:

“小顾,再接再厉。部里已经把你的贡献,正式发函给学校了。你是在校生,别的不好多给,只能作为先进事迹先记入档案,不过这些都是政治资本了,你可别小看。”

“我明白,谢谢处长。”顾骜放下手中的报纸,平静地回答。

包处长看他并不太激动,便有些好奇,夺过他手中的报纸看了几眼。

“看解防军报呢?这么关心前线战事?年轻人就是一腔热血啊。不过,仗都快打完了,上面已经决定撤兵,别惋惜了。”包处长见顾骜看的是军报,轻轻感慨了一下,似乎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18年前,国家跟印度阿三干仗的时候,当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的包处长,一样是这般每天指点江山,关心前线战况的,还总是跟同学辩论呢。

如今因为谈判工作,一星期都连续紧绷,没工夫关心国内的情况。年轻人闲下来就看看前线战事,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顾骜的回答,却让他有些意外。

“我知道会撤军的,并不是为没打下河内惋惜——是我有个朋友,上了最前线当战地记者。我想找找看近期报纸上有没有她署名的文章,如果有,就说明她还安全。”

包处长讶然:“原来你还有朋友上前线了呢?你怎么会认识这样的朋友的?”

顾骜不无忧虑地说:“一言难尽,是个宣传口的年轻同志,机缘巧合有些交情——可惜,自从8天前的这份《我军英勇攻克谅山》的报道之后,我再也没看到她署名的文章……

不会死在谅山了吧。从这往前,她可是至少隔天就有一篇文章见报的,比如这份十几天前的,攻克同登的时候就出现过。”

包处长接过报纸看了一下,发现那篇攻克谅山的报道确实写得出彩,一看就是亲身经历、敢于上最前线的人,才写得出来的笔触。

而且报道上的照片,比文章更加精彩,虽然有些抖动模糊,但一眼就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看得出绝对是实战时候拍的。

画面上一个腰带侧面别着小红旗的战士,非常英勇地冲上了山顶,其他几个策应的战士,也都有爆发式的张力。另外还有几个倒在胜利前最后一刻的烈士,构图非常完美。

“一定是个勇敢的好同志啊……嗯,萧穗?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有点娘娘腔?”

包处长自言自语着,转念一想,立刻换了一副“我懂的”的表情,坏坏地拿胳膊


状态提示:第74章 重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