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心境的改变,可以让曾经的陌生变得熟悉,也可以由原来的亲密变得疏离。
===================
无论是姜在熙还是郑允浩,都知道对方的存在。公司看起来人很多,但艺人其实也就那么几个。虽说无论从进公司还是出道,姜在熙都比较晚,但郑允浩也没摆什么前辈的架子。
事实上现在也才19岁的郑允浩,也根本不知道前辈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一来,姜在熙则自在很多。
不过关系毕竟还比较疏浅,现在这个地方,也不是适合聊天的场所。聊了几句后,两个人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好在东方神起有5个人。郑允浩也就顺势带着姜在熙找到了自己的队员。互相打个招呼。
每一个艺人,哪怕是巨星的菜鸟期,也都是青涩的。
看着面前这五个带着年轻笑容却怎么也掩盖不了脸上疲惫的大男孩。姜在熙更加坚定了自己以后坚决不打算走他们这样的路线……
电影演员的地位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里,都是艺人里地位最高的那一类人。接手的地位其实应该算是相当。只不过因为电视演员更容易受到民众的喜爱,所以无论是成名还是受欢迎程度都会显得更高些,但实际上歌手一旦到达国民这个阶层,并不比电视演员低。在韩国也是这样。
真正造成现在歌手地位不如演员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idol这个特殊的歌手出现。包装大于自身,流水化的推出,再加上超小的年龄。
往往物以稀为贵,当idol这个特殊的歌手职业充斥着整个韩国,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台,无论是商场还是各种商演,过于亲民则会使重视程度下降。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大量的idol涌进艺人这个圈子,进一步压缩了其他类型艺人的生存空间。既然是竞争,那么又怎么会对你十分友好?
怪不得当初姜在熙说不学习舞蹈,俞勇镇也并没有说什么。以前还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老师对于自己不想多掌握一门技术没有说话,现在姜在熙是彻底明白了。
在拍摄现场看了一会后姜在熙就先离开。这种没什么剧情的mv并没有什么太多看点,也不需要演技神马的,对下口型,表情和谐点,需要看镜头的时候看一下就ok。
也算是完成了俞勇镇对自己的嘱咐,而且多认识几个人也不是坏事。
人脉这个东西,需要经营,和慢慢积累。不是说你遇到了一个人上去打招呼,礼貌些,别人就会对你多好。
没有一段时间的接触交流了解,不知道你的性格,那些老前辈们,是不会太记得你的。综艺上看着很了解你,对你很好,但那只是他们对于娱乐圈的信息比较敏锐,以及为了节目效果罢了。
说起来姜在熙是创作型的歌手,可出身于s公司,再加上外形很不错,不是很了解的人,一定会认为姜在熙也是idol。(这里说的idol是指的娱乐圈里的定义,而民众喜欢的,年轻的,外表好的,都会称之为idol。这是两个概念。)
娱乐圈,一点都不好混。
老师交代的任务完成后,姜在熙现在的任务就是听歌,选歌。
选择合适的歌,选择好听的歌,而且还必须要是韩国以前的,经典的歌曲。
既然是翻唱,那就不能是模仿,也不是在ktv里那样只是跟着原来的旋律唱。翻唱的目的是,让那些听过经典老歌的人,可以听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但同时又必须要听出原来那首歌的味道。
第一次选择,经典的抒情曲其实并没有很多,毕竟音乐圈,曾经是tot的天下,而很显然,这样的歌曲,并不适合姜在熙的翻唱……
遇到自己搞不定的事情,那么找别人帮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老师是暂时不打算在求助了,不然从选择,到确定,到改编,一直到最后的发行都要靠老师的话,那就实在太不像话了。
倒不是说姜在熙真的不行,只是以前的经典老歌虽然不是很多,但老歌还是很多的,让姜在熙这样一个对过去的音乐圈一点不了解的人去慢慢的搜寻,这实在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且繁琐的事情。
公司里的人除了俞勇镇之外,也就kenzie能够在这方面对姜在熙有些帮助,但一来kenzie是女性,二来如果姜在熙总是过于频繁的去其他制作人那里,难免会让公司里的其他人有想法。
想来想去,姜在熙发觉自己只能找一个人……
“在熙啊,这次找哥哥什么事情?”细腻的声音加上雄壮的身躯,难怪刘在石这些人会喜欢在节目里调侃金钟国,即使现在和他熟悉了,姜在熙也依然不习惯那听觉和视觉带来的反差……
“啊,是这样的,我下一张专辑打算翻唱几首歌曲,但我对以前的那些经典老歌并不是很熟悉,所以想找哥你问一下,看看那些歌曲适合我翻唱。”已经答应在金钟国的下一张专辑里再写一首歌,而且以和金钟国之间的关系,姜在熙也不打算客套了。
“这么快就打算出下一张专辑了?如果只是翻唱的话,会不会影响到你的形象?”从s公司出来,高效是必须的。只是姜在熙以创作型歌手的身份出道,这样是不可能很快就推出专辑的。毕竟哪怕是圈外的人都知道,创作比演唱的难度,要大的多。
虽说翻唱比起创作的难度要低了很多,但才几个月就推出专辑,会给人一种,不是用心制作的感觉。因此金钟国才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