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清末英雄>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一章 运河
失业,通胀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数个百分点。到时候一些本能维持的温饱人家,此时也要难以为继了。

且失业工人大多是前些年的技校毕业生,他们虽然成家,可家庭负担不重,加上人人都有储蓄的习惯。靠以前积攒的那些钱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数年后经济好转,外贸工厂最终转型,他们凭借自己的手艺和学历仍可以找一份不错的工作。眼下只是暂时困难……”

说到失业工人的解决问题,张坤连续说了一大堆东西。生怕杨锐上铁公基——天字号下钢铁、水泥、建筑、运输公司多得是,轻工业则少的可怜,一旦上铁公基,最终受益的除了失业工人外,就是天字号本身。可不管是站在专业的角度,还是站在新国家银行的角度,他都必须反对施行此类策略,因为这对有产者、对国内经济复苏极为不利。货币超发的本质就是抢劫!

富有深意的看了自己这个学生一眼,杨锐转而问道:“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最好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依托美国经济的工业和农业没有挽救的可能,除非美国经济复苏,可如果不发生战争,这几乎看不到什么希望。他的经济将腰斩至五百亿美元的规模,之后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退出。其他出口行业必须向汽车工业一样把市场重心转至国内市场,正在实施五年计划的苏俄显然是一块很好的踏脚石,帮助其建设工厂将拉动国内工业,可最终的希望还是落在国内市场上……”

“行健啊,可百姓还是穷啊!”杨锐眨巴了一下眼睛。对国内市场并不看好。“如果再给我们十年时间,那工业由出口转内销是可以的,但现在还是太早了。”

“先生。即便再给我们十年时间,出口工业的规模也不是国内市场能托得起来的,因为那时候的出口规模将是现在的数倍。”张坤道,“另外现在也不要太过悲观,工业技术在不断升级,产品将会越来越便宜,汽车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然后全国人全部开时风三轮车去兜风?”杨锐笑道,心情强制性的好了不少。

“先生,根据太原二汽的报告。如果是汽油发动机,那么农用三轮车能降至九点一华元每马力。也就是说,每辆三轮车只需七十二点八华元。[注138]”张坤道。“相较于之前的一百二十华元,这已经算是超低价格。”

“七十二点八?”杨锐对此还是不满意,道:“什么时候能降到五十块以下?”

“这估计要几年时间,这还要等煤炭、钢铁、机床工业想办法提高效率才行,汽车只是这些行业的下游行业,煤价、钢价不降低,机床加工效率不提高,即便能设计出好的车型,也不能降低生产成本。”

张坤的话说在点子上,汽车工业就像棉纺一样是下游产业,棉花不减价,纺织厂再怎么高效率,棉布的价格依然要高。能源、冶炼、加工,三者是一切工业经济的基础。这三者的成本不下去,整个工业产品的成本就降下不来。现在国内山西和辽东大工业区,还是得益于能源价格低廉才发展迅速的,特别是东北,抚顺露天煤矿因为开采成本低廉,现在居然返销日本,把一些三井之外的小煤矿挤的破产。

“行健啊,咱们不超发货币也行,不过你说说,这两个工程能募集到多少资金吧。”杨锐不再纠结货币超发,拿出两份准备好的方案问道。

他这边说着,陆眉帮着递过来两份文件,张坤只见文件牛皮纸封面上各写着两个计划,其中一个上书三江之海,另一个则是欧亚运河。估计是更属意后者,杨锐把写着欧亚运河的那份计划书抽了上来,道:“这是土部水利司制定的计划,因为运河不再我们地界上,所以只能采取飞机勘察并结合文字资料的办法,但好在这条运河并无什么技术难度,虽没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可方案大致是在里海和黑海间开凿一条一千公里左右的运河,使北庭经黑海和地中海相连……”

杨锐拿出来说的计划当然是大计划,可就凭‘地中海’三字,便将张坤定格了。能连通波斯铁路的西域—波斯铁路就让国人欣喜若狂,要是这条‘西域—地中海运河’抛出去,那……

“先生,这需要多少钱?”张坤激动的打断道,还有,他指着翻开文件第一页上的地图。“运河完全修在俄国土地上,他们愿意我们开凿运河吗?”

他激动、杨锐却显得冷静,他道:“修建运河的费用和怎么样与俄国人商谈有很大关系。运河所经之处全是平原。地质条件也不错,而且本身就有河流。加上不需船闸,正常情况下总的费用不会超过两亿华元[注139],即便遇到一些工程技术难题,也不会超过两亿五千万。

但是里海和黑海存在二十六米左右的高度差,运河凿通后,黑海海水将涌入里海,里海海平面升高,我们在海边的油田、炼油厂。草原、耕地都会被淹没不少,按照计算,沿海一带大约有两成以上的陆地没入海中。当然,这是里海水面和黑海齐平的结果,水利司有人认为未必会是这种结果,陆地减少也不会那么厉害。可不管怎么说,因为淹没直接损失需补偿的资金很可能要超过二千万华元。

这两块费用去掉,剩下的就是苏俄那边的要价了。当初签彼得堡条约的时候,本来是想将这条运河作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交换,而不是蒙古运河。可我认为淡水资源比联通地中海重要。除了水的价值,关键是蒙古


状态提示: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一章 运河--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