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清末英雄>辛卷 第三十三章 不饿

巴黎的秋意在林文潜中将看来似乎要比国内来的要早一些,在国内起程的时候正值夏日,而经过三十多天的颠簸,经过炽热的红海,从马赛上岸始,每日晨昏就能感觉到丝丝秋意。这里的天空常常变幻不定,时晴时雨,树叶则在这阵阵秋雨中褪绿变黄;到了巴黎后,除了时不时来一场的秋雨外,城市里从早到晚都刮着大风,这风虽是温温和和,不急不缓,却把各处行道树的叶子吹的哗哗作响,每天早上醒来,落叶便铺了一地。

秋天到了,冬天便不再远。协约各国很怀疑中国远征军是否能在冬季来临前,按照约定到齐五十万人,但上个月远征军海军潜艇部队对亚得里亚海波拉军港的突袭,却赢得了英法等国的称赞,虽然身着别国军服作战有违国际公约,而且这种做法也显得很不道德,可战争打到现在,白种上等人的道德贞操早就糟蹋殆尽,对于协约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击败对手赢取胜利,而不是体现骑士精神。

根据协约国事后截获的敌军情报,波拉军港的潜艇洞窟在当日的爆炸中全部倒塌,油库内数千吨柴油也在爆炸中被引燃,德国地中海潜艇分队以及奥匈潜艇部队在爆炸中损失惨重,潜艇非沉即伤,如果同盟国不通过铁路拆分运输潜艇赴波拉军港的话,那么德奥对地中海上协约国海上运输的封锁将彻底失效。

截获这样这封情报让协约国如获至宝,大西洋上的商船开始舍近求远,绕过南非好望角从苏伊士运河经地中海抵达法国,而一直遗憾不能消灭奥匈舰队的意大利,又鼓动着法国海军一起进入亚得里亚海,炮击奥匈海岸的同时期望逼迫奥匈舰队出港作战。但波拉港内的潜艇并不是地中海的全部潜艇。和ub-68一起出海得以幸存的三艘潜艇都不是好惹的角色,是以在意法海军各沉了一艘驱逐舰、一艘巡洋舰后,不知敌人还有多少潜艇的两国海军心惊胆战之余。再次退出亚得里亚海。

打上门去虽然失败了,但奥特朗托海峡的封锁得到了彻底加强。之前带有空隙的防潜网被补上,各国海军也组成编队,在封锁处日夜巡逻;至于中国潜艇部队,则负责对付前来破坏的奥匈巡洋舰、驱逐舰,使其不能再像以前那般通过夜袭将牢笼打开,而直布罗陀海峡一侧,既然英国人不愿意彻底关闭海峡,那只能加强防守。以防止德国潜艇钻入地中海。

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总是能很快的取得共鸣。在林文潜中将到达巴黎后,四处拜访政要之余,不少英法政要却对这个中国将军并不认可,毕竟,相对于经过中日战争磨练的雷以镇和齐清源来说,他只是一个带着残破武装在山沟里和满清军队绕圈子、抽冷子的低级指挥官,对于大规模战争、特别是机械化战争未必能够适应。在这些人心目中,中国最优秀的将领第一应该是齐清源、其次是雷以镇,对于这二人未被任命为远征军司令。英法大部分人都存在不解和困惑。

但这次林文潜初到欧洲第一件事情便是干掉了波拉军港的德奥潜艇,这顿时让许多原本怀疑他的人转而认可了他的能力。以英国远征军司令黑格元帅的话来说,那便是‘在我们都看着陆地的时候。林的目光看到的却是海洋,最重要的是他能以主动、坚决、快速的突袭,彻底根除了地中海(航道)的威胁,这让我们所有人都因此得益……’

认可和不认可都有利弊,在波拉港袭击成功之后,虽然英法在一些细节上不在无意识的刁难远征军,但慕名来远征军临时司令部、即康士坦丁路二十号拜访林文潜中将的要人有增无减,晚宴、酒会、舞会,这些邀请也塞满远征军对外办事处的办公室。幸好刚升任为驻法大使的施肇基代为应对周旋,这些事情最终安排得滴水不漏;而当第二批远征军抵达马赛后。临时司令部终于撤离了巴黎,前往法国北部重镇南锡。

直接通往南锡的铁路被德国占领。司令部诸人只能是先往南、再往冻。不过随着地中海通道打通,由南至北、再东至西的火车逐渐增多,虽然远征军乘坐的是专列,但在各站还是不得不临时停车,有的时候停车的时间要超过三个小时。

“法国人还真是不如德国多矣。”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看着西去的列车,远征军政委徐大纯中将难免感慨,已非常密级,铁路设施、车站设施也很齐全,但它的效率却一直不高,这不光是远征军的抱怨,在远征军巴黎临时司令部的隔壁,美军远征军司令部的人也是这么抱怨的。

“战打到这个程度,德国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了。”参谋长周思绪对法国、法军的了解比徐大纯深得多。“所以我之前就说,我们必须建立独立于联军以外的后勤系统,沿途的工人、调拨员的都必须是我们的人,而且日物资补充量不能算的太死,要留有余地,补给方式也要尽量简单,以免发生意外。”

“这样做可要花不少钱吧,先生同意了吗?”徐大纯虽然主持政治工作,但在极端注意后勤的复兴军里,补给线如何重要,他是清楚的。

“同意了啊。为什么不同意?一百吨的内河船只根本就不要疏通什么河道,即便是要疏通,那也是运河终点要兴建足够的码头和停船水域,这些都花不了多少钱;再说过来,运河虽然慢一些,但其可靠性、成本都要优于铁路,这是省钱啊,拿来花钱之说。”周思绪奇怪的道。

“那为何洲髓老关在屋子里?


状态提示:辛卷 第三十三章 不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