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博览会马上就要召开,但杨锐对它失去了兴趣。现在最要紧事情是政府政策的调整——西线战场双方已经‘奔向大海’,堑壕战势必发生;即便坦克的使用会改变战争进程,中国也能给德国提供反坦克武器以及反坦克战术使战争持续下去,更何况德国人本就对坦克不感兴趣,英法如果不使用,他们未必会用。
在不要忧心欧战战局的情况下,确定今后的长远国策,同时将其与开国后所实行国策顺畅的衔接就是尤为重要了。比如造船业,战后肯定会出现大规模失业。虽然在杨锐看来,除了江南、南京、青岛、旅顺、天津这五家,其他造船厂都不是政府建的,他们要倒闭就倒闭,要破产就破产,和政府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考虑到伟大苏联的影响,那些私营造船厂的失业工人还是要给条活路的。以工部徐华封的建议,技校生完全可以转到铁路建设部门和工业部门,现在那里正缺人,而只会鼓捣铆钉的临时民工,就只能去修路了。
造船业是一个例子,再有就是实业界的协调。政府将逐渐转而扶持农业,工业除了在关税、厘金、管理、技术上扶持外,将任其自生自灭。自生自灭是杨锐的用语,其实只要收回关税,那么工厂主们的日子将好过的很,只是人心总是不知足的,再好的商业环境和政策工厂主们也会要求政府资助这、协助那,这种得陇望蜀的心思最让人恶心,似乎政府不贷款、不奖励,实业就永远不可振兴一样。
这种心思在沪上总商会的上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那份万言书老调重弹了一些实业救国、洋货盈市、白银外流、夺回利权的大道理,还列了一个振兴实业十策。这十策除了收回关税、废除厘金这两策外。其他都是要好处的,这就让杨锐更加不悦,他越来越认为。振兴工业政府的义务只在于三点:一是扩大内需外贸,增加商品市场规模;二是健全完善商业法律法规。构建良好的竞争机制;三是关税自主合理税负,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商业环境。这三点下还成长不起来的企业,那趁早死掉以免给后来者挡路。
在昨日的会议上,杨锐所提及的工业振兴三策获得了除张謇以外所有人的认同。张謇对此没有反驳,但他举了日本振兴实业的例子,认为日本当今大公司都是政府扶持起来的,而唯有组建大公司才能有利于商业竞争。
日本的例子确实很有说服力,可以美国反托拉斯为例。巨型公司虽然有利于国际竞争,却不利中小型公司成长,一个巨无霸公司和无数中小型公司这两种企业结构,杨锐认为后者更富有竞争力,要知道按照帕金森定律,越大的公司官僚作风越加严重,
日本巨型公司的竞争力并不是他的市场竞争策略、技术或效率优势带来的,它的竞争力来自政府的全力帮扶,换而言之,这其实是拿全体国民的血汗在养着这些公司。官僚和贵族依靠着职业、地位、财力上的便利。使得日本产业最终形成财阀这种怪胎,看上去很强,但却比玻璃还脆。为此杨锐坦言。这种专门吃政策饭,毫无竞争力的公司不可能在中国存在。
杨锐最后的那句让张謇到会议结束都不再说话,而商部尚书杜亚泉对转工扶农的政策转变选择默认。就理性来说,他认为杨锐说的对,但以职位来说,政策的突然转变,让他这个商部尚书对外不好交代。
昨天会议的最后讨论使得政策最终有了一个雏形,简而言之就是三化:一是教育普及化;二是农业化学化,为好听改为农业科学化;三是交通便利化。其实这就是农产品市场化。
这三化只是纲领,下面有诸多诸多细节要做。这其中教育是最简单的。砸钱而已,只要教材合格、教育方法得当。那么政府所投入的资金将获得更多的技术性人才;而农业科学化,那除了砸钱外,就更要有一些耐心了,毕竟农业技术比如杂交水稻的研发需要十足的耐心,深入农村教导农民科学种田那就更需要耐心;
至于交通便利化,这除了砸钱还要悉心规划——以商部的统计,全国有五万多个农村集市,而这些集市将全国的农村连成一片。交通便利化不是道路村村通,而是要将这些五万多个集市用水路、铁路、公路紧密连接起来。这是一种很考验智慧的事件,运部所有官员都认为除了总后勤部外,无人能将这个交通网最优化。
运部和总后因为工作需要接触繁多,交通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数学分析,以保证交通网建设成本最优化的同时运营成本也最优,全国除了总后有那么多数学家能做如此大量的定量分析之外,再无他处。
‘三化’的具体方案,学部立马就可以拿出来,农部则要六个月之后才能拿出,而运部的交通网规划,保守估计需要五年时间,这其中除了交通网需要时间测绘外,还有道路测试,运部已拿出合格的公路技术方案,但这种技术要经过多年的试验才能最终放心使用。
八月初十的早上,上班之后杨锐刚想把昨日会议商讨出来的政策再做细节上的修改时,李子龙就报告说学部的蔡尚书来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杨锐只是一笑,他敢保证昨天散会后学部那帮人一夜未睡,以求连夜将教育普及化的实施草案拿出来。
他这么想,等蔡元培和蒋维乔进来,他们的眼睛果然布满血丝,脸色也困倦的很。杨锐见此笑道:“看你们的样子,又是一夜没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