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军队人数,再是武器装备。步枪是金钩对毛瑟九六。我们胜一筹,但是第一年我们枪支繁杂,日军则是弹药补给不易,双方基本打平;炮兵,我军使用的都是克虏伯七五野炮、七五山炮以及迫击炮。日军除几年前缴获的俄制火炮外,其他基本是三一速射炮,新的火炮虽有眼睛,但没有定型量产;我军是六炮连,日军是四炮连,后膛炮我军一个师要比日军一个师团多十二门;迫击炮日军尚无大量装备,而我军每师有六零迫击炮七十二门,每连两门。八零迫击炮每师十六门,每团四门,可以说我军制式火炮是完全占优的;并且两军炮弹基数也不同。一场战役下来,日军每门炮炮弹消耗一般在三四百发左右,而我军规定在六百发到八百发;手榴弹日军也已经研发,但是效果未见;掷弹筒情报上也未见其装备。
第三是指挥系统,日军高级将领众多,其从倒幕战争、甲午、日俄。完全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我军虽然也是起于战争。但立军时间不长;敌我两军都是以德为师,日本从1885开始。而我军则从十年前开始;最关键的差异是,日军高级军官基本是历练出来的,军队规模扩展缓慢,而我军军官虽也历经战火,但提升太快,团级以上合格军官略显匮乏,师级以上者稀少,军级以上,就凤毛麟角了。”
徐敬熙一说到高级军官问题,杨锐心中就是一沉,但想到现在的战争不存在什么运动战,只是堑壕战,有无线电和基础士官和军官在,死守阵地还是不难的。另外徐敬熙这一次集中的介绍,让他发明一个认知惯性错误:那就是作为一个穿越者,老是会把二战日军和一战前日军的数量战力弄混,二战日军几百万,那是因为日本一战后学习总体战才武装起来的,现在的日本没有预备役,所谓的预备兵只是早期服役退役的士兵;加上财力有限,使其平时只有十九个正规师团,战时最多四十个师团,只要这些人打光,全日本就没兵了。这也是日俄战争时,日本为挤出三十万日军,四十岁老人也被派上来的原因。
除了兵员数量不够,按照对日俄和沈阳之战的观察,日军还是习惯集团冲锋,没有步兵班排战术,各种武器配合、火力使用也是不足,具体的说,是军队数学没学好。其除了正面决死冲击,就是侧面迂回攻击,最后是被俄国机枪逼得没办法的掘土迫近战术和夜间白刃突击。其进攻决心是足,但步炮之间不做协同,一般是火炮打完之后,就疯狂冲击,冲不动再迂回,迂回也不行那就掘土前进或夜间白刃突击,最后还是不行,那就组织更多的部队冲击或者迂回。如此呆板、不注重火力和步炮协同的军队,正是沈阳战时主力部队不让参战限制发挥时,士兵憋屈的原因。
杨锐在想现在的日军有多弱的时候,徐敬熙已经讲过水面舰艇,在介绍潜艇了:“日本最早的潜艇部队来自美国的五艘霍兰潜艇,现役潜艇则采购自英国,潜艇排水三百吨左右,两个鱼雷发射管,使用汽油机,马力在水上六百,水下三百,航速水上十二节,水下四节三小时,续航力六百多海里,只能说在近海作战,另外它没有装备甲板炮……”
“我打断一下……”杨锐咳嗽一声,把徐敬熙打断,弄得屋子里的将校都看着他。他并不在意,道:“我越是看中日两国实力对比,越是觉得日本毫无胜算啊。除了水面舰艇外——但即使是水面舰艇,有潜艇和水雷,他们也无法参与陆上战争,你们说,日本为何敢与我们一战?俄国那边你们就不要考虑了,那边的情况很稳定,沙皇乐于看到中日交战,好使其远东安全。”
杨锐问出的问题让在座诸将奇怪之后也深思起来,即便预备役因为保密放在农村,可明摆着自己有四十二个师。这还不包括各地的警察和税警,日本难道认为自己能以一敌二?
短暂的沉默之后,徐敬熙道:“先生,我想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日本的惯性使然。甲午、日俄,日军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所以他们认为我国军队不堪一击是极为自然的,这是强国对弱国的心理优势;二是防毒面具的保密工作我们一直做的很好,光复战争中毒气伤亡人数在宣传上写的很大。按照情报局的消息。日本人应该是装备了氯气炮弹,他们指望在决战中突然使用,以使我军猝不及防。这两点足够使其决心开战了。”
徐敬熙说完,总后的朱履和中将补充道:“其实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日本海军可以封锁我们的硝石进口通道。虽然我们建了不少兵工厂,但没有硝石那就没有弹药,没有弹药,那战争就打不下去。另外就是武器弹药的进口,我想在开战之后也会被日本掐断。”
“我们现在不都是用合成氨了吗,怎么还要硝石?”杨锐问道。
“先生,合成氨技术是绝密的,所以我们还是在不断进口硝石。虽然不用。”朱履和无奈道,“这东西运进来真不知道能卖给谁,”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这是总后独立